新华社长沙6月30日电 题:湘南深山,坚守扶贫一线的党员之家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做扶贫工作要有耐心,要熟悉政策,与贫困户交流要真诚。”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双碧社区郑一和父母都是党员,“扶贫”是这个党员“三口之家”的焦点话题。
27岁的郑一2013年入党,目前是新田县芙蓉学校的历史老师,也是新田县枧头镇4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人。在郑一看来,驻村扶贫工作经验丰富的父母是自己的导师。
6月29日,在湖南省新田县枧头镇,新田县芙蓉学校历史老师郑一(左二)与结对帮扶对象交流。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父母扎根在村里,一年到头都在为脱贫想办法、找出路,说起帮扶政策如数家珍,他们经常开导我、鼓励我,教我如何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郑一说。
6月28日,在湖南省新田县芙蓉学校,历史老师郑一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郑一的父亲郑跃峰今年54岁,党龄25年,2017年10月受原单位委派开始驻村帮扶工作,2018年2月起任新田县金陵镇龙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至今。
6月29日,在湖南省新田县金陵镇龙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郑跃峰在查看村里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龙珠村位于新田县东北部,林地多,人均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这几年龙珠村陆续完善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在帮扶工作中,郑跃峰总结出“五步工作法”。“熟悉情况、联络感情、畅通舆情、解决问题、落实政策,扎实走好这五步,扶贫工作就会见成效。”郑跃峰说。
6月29日,在湖南省新田县金陵镇龙珠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郑跃峰(后)和同事在查看村里作物长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父亲的“五步工作法”对郑一很有启发,而母亲眭玲艳则给了她更多信心。
2017年4月,49岁的眭玲艳主动请缨,赴新田县龙泉镇小岗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小岗村是个有2500多人的合并村,村情比较复杂。
6月29日,在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小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眭玲艳在走访结对帮扶对象的路上。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刚驻村时,眭玲艳最棘手的问题是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她和工作队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手绘扶贫地图,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最终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50户170人,新识别了9户28人,精准识别为精准整改打好了基础。
随后,眭玲艳带领扶贫工作队在小岗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种植蔬菜、草本咖啡、瓜果等经济作物,解决贫困户季节性就近务工难题,拓宽了增收渠道。
6月29日,在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小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眭玲艳(前)在开例会。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由于长期的驻村和繁忙的工作,2019年4月,原本心脏就有问题的眭玲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做完心脏手术后,她因身体原因于去年8月卸任了扶贫队长。回到了原单位后的眭玲艳仍然联系小岗村的扶贫工作,现在每周她都会定期在村里召开扶贫例会,走访结对帮扶的贫困户。
在新田县,郑跃峰一家三口扶贫的事迹广为流传,激励着很多党员干部投身扶贫一线。“父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我,作为一名‘90后’党员,我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在新时代里坚定信仰、砥砺意志、增长本领。”郑一说。
今年3月,新田县成功摘掉了“国贫县”的帽子。在这个湘南深山县,8.8万余名脱贫群众迎来了新的生活,而许多党员干部仍像郑跃峰一家三口一样,默默耕耘在广袤的大地上。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