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2日电 题:西安阎良“选调生”:在基层一线淬炼别样青春
新华社记者陈晨、张斌
五一假期来临,28岁的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办广阳村村支书助理崔媛媛终于能稍稍“喘口气”了。回想起从事防疫工作的点点滴滴,她直言“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
大年初二,刚刚回到山西老家,看着手机里不断推送的疫情报道,崔媛媛心情越来越紧张,主动请缨回到村里。广阳村4600多位村民居住于9.9公里的狭长地带,数九寒天,她背着小喇叭,把疫情防控知识编成顺口溜,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她又上门为准备打工的村民联系工作,教他们如何使用健康码。一直到五一前夕,崔媛媛只休息了一天。
2018年毕业季,这位厦门大学材料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做出了和身边多数同学不同的选择。她放弃了上海、厦门等地待遇优厚的国企工作机会,参加选调生考试,成为西安市阎良区一名基层干部。此前从未到过陕西的她,在出发时颇生出一股“支援大西北的豪迈感”。
选调生是各地组织部门为党政机关储存后备力量、从高校选拔到基层锻炼的优秀毕业生。2017年以来,先后有22名选调生到阎良工作,其中多数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到基层的前两年,他们全部被派到街道和村子,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为什么要到基层来?
“我是个不太安分的人,上学时就在老家村里办过养牛合作社。这几年我在一些政府部门实习过,了解到一项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符合实际,就萌生了到基层锻炼的想法。”去年夏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生韩志昕放弃了央企工作机会来到阎良,被派到关山街道办北冯村担任村支书助理。
初来乍到,人地两生,连村干部都把“你个学生娃懂啥”挂在嘴边。韩志昕有些失落,但没有灰心。彼时,村里的改厕工作刚刚启动,老厕所拆除后赶上阴雨天,新厕所施工受阻,部分群众如厕成了问题。群众和村干部“顶了牛”,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确实是我们工作不细致、考虑不周全。”韩志昕当面向村民道歉,一次次登门,为他们协调邻居家厕所临时过渡,承诺天一放晴就加紧施工。群众的气消了,村干部看他的眼神也变了,“这个小伙子,还挺踏实”。
经过了适应期,韩志昕有干劲、脑子活的优势渐渐发挥出来。阎良是甜瓜产业大区,但北冯村群众务瓜技术不高,甜瓜卖不上好价钱。经过调研,他和村干部一起跑来项目,建起12座温室大棚,引进新品种,将种植方式从“地里趴”改为“吊蔓栽培”。“现在甜瓜的出棚价10元一斤,是过去的3倍。我们还准备做高端包装,价格还能再涨一涨!”韩志昕颇有些骄傲地说。
“这些年轻人有知识、有热情,只要过了适应基层这一关,往往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关山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高峰说,乡村振兴最缺人才,选调生的到来,扭转了过去村干部年龄大、能力弱的局面,为基层注入了一股新风和活力。
成立“北冯智库”,聘请村里走出去的大学教授、企业家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依托村里的乳品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成立素质拓展班,带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运动……不到一年,韩志昕出了不少好点子。“村子虽小,也是大舞台。”他说。
经历了由繁华都市求学“仰望星空”到基层乡野“脚踏实地”的淬炼,年轻选调生们褪去学生气、更加接地气,有的已独当一面,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
“作为党员,我很渴望了解如此庞大的国家是如何治理的。”抱着这份好奇,两年前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杨白凤放弃了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机会,作为选调生来到阎良区发改委工作。经历了一次次深入群众调研、一次次挑灯夜战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这位工作之初“不太能看得懂文件”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参与到当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之中。
“基层有不一样的风景,基层有火热的人生。”杨白凤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实际、懂得了基层”。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