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2019-11-25 19:04:3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天津11月25日电 题: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刘惟真

  练就“听音断病”的绝活,成为港口“门机大王”“排障能手”……扎根天津港一线生产创新40多年的孔祥瑞,为当初的执着感到庆幸。

  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蓝领专家”,孔祥瑞先后主持各类技术创新项目180余项,多次填补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技术空白,成为新时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代表。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1)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在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作业现场,孔祥瑞在检查煤炭传送带(2012年8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初心立志挑大梁

  沿海河出口向渤海湾进发,两岸港泊巨轮、车来货往,门机岸桥忙碌不息……这里是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天津港,孔祥瑞工作了45年。他在这里执着创新、挥洒汗水,也在这里见证天津港的蜕变与腾飞。

  “我的初心,就是把工作干好,做一名好工人。”谈及当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理想,孔祥瑞说,当初就是怀揣着踏踏实实、多学多做的质朴想法,再苦再累也不抱怨。

  孔祥瑞的师傅金贵林是天津港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名师出高徒,金贵林手把手地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祥瑞。“那时候我意识到,技术能够改造设备、解决问题,从此立志要做一名像师傅那样优秀的工人。”

  彼时,天津港门机设备经常出问题,维修周期长、装船速度慢,港口作业量提升遭遇瓶颈。孔祥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他主动挑起责任,开始钻研技术。专业维修工来了,孔祥瑞就一步不离跟着,哪里不懂就追着问。

  刻苦钻研、执着创新,孔祥瑞很快成了生产队第一个操作、维修“多面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卡脖子”的问题,他利用休息时间翻资料、查数据、学理论……遇到新技术难题,通常是一宿一宿不睡觉,非得钻研透了不可。

  两年前,大家眼中不知疲倦的孔队退休了,但他爱钻研问题的习惯依然没变。“要守住初心,就得付出一辈子,支撑自己的初心承诺。”这句话正是孔祥瑞诠释工匠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岗位课堂出真知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2)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在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作业现场,孔祥瑞(右二)与团队成员检查煤炭传送带启动机(2012年8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要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就得靠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这些年,孔祥瑞以岗位为课堂,把问题当课题,真正做到了“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再把活知识变成真本事”。

  直到退休前,孔祥瑞都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至少爬两台门机,检查设备隐患。码头上每台门机有什么特点,他早已做到了门儿清。“每天围着设备转,肯定会有发现。”孔祥瑞“听音断病”的绝活,就来自实践的积累。

  一次,天津港一台门机的旋转大轴承出现异响。孔祥瑞仔细分辨响声后,断定是双面轴承出现了异常。打开一看,轴承正面的滑道和滚珠并没有问题。难道判断错了?可等再翻转过来,才发现原来是轴承背面出了大问题。再多干一天,大轴承就会彻底报废。

  这次故障的精准排除,让孔祥瑞收获了“听音断病”的美誉,更坚定了他立足生产一线搞技术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走上管理岗的机会曾多次摆在孔祥瑞面前,但都被他一一回绝。“每天和队员们在一起摸爬滚打,舍不得他们,也舍不得这些设备。”

  逢年过节,孔祥瑞总是习惯性地跑到一线值守,20多个春节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团聚。他回忆,有一年中秋的夜晚,他在门机的60多米最高点紧张地抢修设备,等到故障排除时已是深夜零点。抬头望去,圆圆的月亮就悬在头顶之上,发出柔和的光。

  “擦干汗水,夜色里看着脚下修好的门机,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从创新创效中,孔祥瑞体会到了幸福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传承聚起一团火

(爱国情 奋斗者·图文互动)(3)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

  孔祥瑞(中)在和工友们交谈(2006年10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随着年龄增大,孔祥瑞早已意识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人人都是技能专家,这个企业、这个国家才能飞速发展。

  2001年,天津港正处在冲刺亿吨大港的关键期。吞吐量要大幅提升,可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怎么办?孔祥瑞思来想去,突破口还是在创新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孔祥瑞发现,门机在抓斗放料时,起升动作间有16秒左右的短暂停滞。“如果把这个空当利用起来,效率肯定能提高!”

  说干就干,孔祥瑞带着队里的技术骨干一起集体攻关,对指挥门机抓斗的“大脑”——主令控制器进行改造。操作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五角星”形,抓斗起升、打开控制点合二为一,硬是挤出了15.8秒。

  正是这一创新直接为天津港增效1600多万元,每台门吊每天能多完成480吨的任务量。被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的这项创新,后来迅速普及到了整个天津港及全国各大港口。

  这些年,孔祥瑞一对一、手把手带徒弟。队内先后涌现出多位省部级劳模、全国和天津市技术能手。越来越多的“孔祥瑞”走上关键技术岗位,延续着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扎实作风和优良传统。

  180余项技术创新、16项国家专利、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孔祥瑞和他的团队创造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更用实践证明了“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锚定无悔奋进的航向——记港口创新路上的“蓝领专家”孔祥瑞-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