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以车为床”的高老师
2019-10-23 20:13:3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长春10月23日电(记者 孟含琪)凌晨四点,空气清新。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村,高岩从车里醒来,记录了最后一组数据,准备返程回长春。

  这是今年高岩第50次从白城返回长春,也是他第50次在车上入睡。

  通榆县处于盐碱地区,土地贫瘠,粮食连年歉收。2015年起,吉林大学确定“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为校地协同扶贫重点项目,高岩是项目负责人,任务是利用近临界水的作用,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像“高压锅煮肉”一样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既能有效改良盐碱地,还将秸秆变废为宝。

  高岩说,第一次来边昭村考察时,数十个村民围在乡道两侧,眼神充满着希冀与渴望。当地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22亩,居全省前列,但大多耕地都是盐碱地,粮食亩产不到全省平均产量的二分之一。

  “农民们穷怕了。”深受触动的高岩决定在这里开展产业转化。

  起初,高岩在一家养殖场做实验,一边是高压实验设备,五米不到的另一边就是粪堆。夏天,苍蝇遍布,直往脸上扑。高岩的车距离实验场地大概50米,每次回到长春洗车后,一周内他还能在车里闻到鸡粪味。

  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毕见波第一次见高岩,是听说吉林大学有个项目要在当地落地,“象征性”地去看看。但他完全没想到,一位来自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老师,在苍蝇围绕中铲着鸡粪,大汗淋漓。更让他意外的是,高岩几乎不在当地宾馆入住,而是睡在车上。

  由于实验开始后要定时跟踪数据,每隔两三个小时,高岩就要记录一次数据,住在车上最方便。并且,他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只能在周五晚上贪黑开车来白城,周一早上起早回学校。

  “我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实验室里做研究,不这么奔波。”高岩无数次跟自己说,但他忘不了第一次来时村民们的眼神,无法做出使自己更轻松的选择。

  高岩的行为打动了毕见波,他与吉林大学共同出资成立公司,致力于将该技术产业化。高岩搬到了环境更好的地方做实验,结果也令人喜上眉梢——使用秸秆液化液对玉米增产明显。

  近两年,当地盐碱地得到改良,粮食产量提升10%以上。

  天已破晓,高岩驱车行驶在返程路上,金黄色的稻子颗粒饱满,预示着将是丰收的一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畅游“粉色海洋”
畅游“粉色海洋”
红叶秋景
红叶秋景
第126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第126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遥望滇池天水色
遥望滇池天水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514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