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崔全才”的底气
2019-10-23 15:35:0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长春10月23日电(记者 孟含琪)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玉米试验田里,多位农业领域专家正忙碌着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测产。

  一群人中,属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头”最不起眼。他身上的深色大褂已经看不出本色,脚下踩着一双沾满泥土的长靴,皮肤黢黑。

  他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与站在身边的村民汤金鹤比,他更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2017年,崔金虎来到通榆县边昭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已经34年,他始终与黑土地打交道,业内都叫他“崔全才”。

  初次来到边昭镇,崔金虎就发现村民选择的玉米品种不适合当地条件,春天灌溉抓苗也是全凭感觉,施肥更是“一炮轰”……

  “种田方式不对,株距这么大难怪收成差,灌溉要合理、施肥量也要调整。”崔金虎与当地村民商量,打算启用一块试验田。

  “怎么种地、施多少肥都是祖辈留下的经验,一个外地来的教书匠随便看看就说之前的都错了?”“通榆这地方土地贫瘠,把株距调小、密度加大,玉米棒肯定长不大。”村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做先锋。

  “我一定让你们心服口服,保你增收,减产了算我的!”看到大家犹豫,崔金虎拍着胸脯跟乡亲许下诺言。于是,胆大的汤金鹤一咬牙同意了。

  自那以后,汤金鹤开始按照崔金虎嘱咐的株距播种,定时定点灌溉、施肥。地里的玉米苗密密麻麻的,比高粱地还密,与周边玉米田形成鲜明对比。村民们路过都直摇头,指指点点。议论的人多了,汤金鹤又没底了。

  “赔钱了有我,秋收你就等着笑吧。”崔金虎又强调了他的诺言。

  汤金鹤表面上答应着,背后却偷偷地追了肥。崔金虎提醒他灌溉,他也嫌麻烦没去做。

  汤金鹤没想到,小动作被发现后,这位看似一团和气的教授竟然勃然大怒。“让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为什么不听话!”崔金虎摇摇头,转身而去。

  汤金鹤以为崔教授不会再来了。没想到过了一周后,深更半夜的,崔金虎又回来了。

  原来,玉米地里发生了玉米螟虫害,汤金鹤买药喷洒后效果不佳,又不好意思再找崔金虎。父亲汤洪波偷偷给崔金虎打了电话,崔金虎听后,二话没说,带着防治玉米螟虫的赤眼蜂和白僵菌连夜开车赶来。

  小风波后,汤金鹤严格按照崔金虎的方式去耕种。汤金鹤家的玉米长势越来越饱满,绿油油的,充满着希望。

  “6公顷玉米新技术展示田折合14%标准水的公顷产量为12255公斤,每公顷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加产量5480公斤、增产80.9%。”当来自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等机构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公布测产结果时,汤金鹤笑了,崔金虎兑现了他的诺言。

  谁给了崔金虎底气,敢这样承诺?

  自1985年入行以来,每年平均下乡100天;即使在学校教课,也要每天去学校的试验田,否则浑身不舒服;几乎走遍吉林省所有村落的田地;手机通讯录里存着上千位农民的电话,每年接听千余位农民的求助电话……这,就是“崔全才”的底气。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陶主题日历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陶主题日历
空中瞰祖国丨金秋颂歌
空中瞰祖国丨金秋颂歌
趵突泉畔菊花斗艳
趵突泉畔菊花斗艳
甘肃金塔:金秋胡杨美如画
甘肃金塔:金秋胡杨美如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514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