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香港6月25日电(记者丁梓懿)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中秋节——大坑舞火龙”日前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香港特区政府25日表示,获选案例除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高度表扬外,也对其他同类项目的保护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今年3月展开首次“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工作,向全国各地邀请提名合资格的非遗代表性案例,并根据各地方对所提名的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评选表现出众的保护实践案例。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在全国347个提名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50个获选“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政府一直与相关非遗传承人和团体保持紧密联系,并通过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非遗办事处定期举办多项公众教育活动,如火龙扎作工作坊、展览和讲座等,让传承人亲身向公众介绍大坑舞火龙的历史,以及火龙扎作技艺的特点。
大坑舞火龙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昔日的大坑是一个客家村,村民会在每年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进行三日舞火龙活动,以祈求合境平安。大坑坊众福利会成立后,确立了传承人制度,让舞火龙的知识和技术得以有系统地传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坑舞火龙已由地区性活动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并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