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 题:吃了就能变聪明的“神药”到底是什么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小红、柯高阳、宋佳
吃了就能变聪明、无副作用、能增加免疫力……近年来,每逢全国性各类考试前夕,一种号称“聪明药”的药品便在网络走俏,一些家长、学生热衷购买服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聪明药”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类处方药,不能随意购买。在相关部门屡次严打之下,一些药商转入地下,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隐蔽销售。
长期服用有诸多副作用
在网络上,“聪明药”销售火爆,高峰期甚至出现断货。“平时利他林通常每粒卖16至30元不等,但在特殊时段很难买到,于是有人乘机抬高价格,最多能卖到一粒100多元。”一位买家告诉记者。
成都家长秦女士的儿子备战高考,情绪有些焦虑。秦女士听说一种“聪明药”可以提高孩子智力,就去网上买了给孩子服用。
记者调查发现,吃“聪明药”的人群中,有的是面临高考、考研等重要考试的学生;有的是职场人士,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想通过药物补充精力,提高效率。
不少吃过“聪明药”的人说,吃药后短期内精神集中度会提高,不容易分神。“吃了药后连续学三四个小时都不会累,不知不觉做完了很多事情。”北京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
吃了药真的会变“聪明”吗?秦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吃药后效果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精力却很难再集中了,昏昏欲睡,总想吃药。
胡月月是西南一所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考研前压力大,她听同学介绍,服用了一周“聪明药”。“每天一粒,一开始好像很精神,但是药效过后感觉比较疲劳、迟钝。最终也没有起什么作用,成绩和平常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所谓“聪明药”主要包括莫达非尼、专注达、利他林、择思达、阿莫达非尼等,在临床上属于精神类药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临床药师于磊说,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作性睡病等,不会提高人的智商、智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伟介绍,服用此类药物短期内会有一定的精神振奋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有心跳过快、食欲下降、失眠、焦虑等副作用,甚至引起成瘾症状。为解除压力服用这类药品属于饮鸩止渴。
记者暗访:线上药房销售随意,社交媒体“人肉代购”
于磊介绍,这类药物都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品,必须由专科医师开具特定的处方才能购买使用。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线上药房销售十分随意。
记者搜索发现,京东大药房、健客、1药网等网络售药平台均有择思达在销售,平台都注明“购买时需要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医生处方”。记者在网上下载了一张问诊单,上传到京东大药房和健客。
京东大药房的客服打来电话,告诉记者提交的问诊单无效,必须要处方笺才可以。记者说没有纸质版处方签,客服说可以通过其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开具电子处方笺。记者随后联系了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医生没有询问症状,只问了需要的药品名称和剂量,就开具了电子处方笺。
健客标注了“会在2小时内和下单者核对相关信息”,但记者并未接到任何电话就通过了审核,收到下单成功的短信通知。
此外,在一些二手电商平台也很容易买到“聪明药”。记者以“聪明药”“专注力”等为关键词搜索,在闲鱼上找到了不少相关商品。
一位名为“米花力”的闲鱼平台卖家挂出“聪明的一休药盒转让”信息,仅一小时就有16名买家标记“想要”。记者联系卖家,对方通过微信发来一张利他林价目表,显示有瑞士、美国等国生产的药品,价格不一。这名卖家说,每年各种重大考试前买家会比较多,5月中旬到了一批瑞士版利他林,现在库存已所剩不多。
据记者调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易的也不在少数。QQ上一名卖家透露,网上卖药的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自己能开到药,按市场价卖给其他人赚差价;另一类是代理商,除了从患者手里拿药,他们还会找境外的一些药厂和医院购买。“国外管理没有国内严,我的药都是找代购‘人肉’背回来的。”
对涉事网络平台要追责,保障在线处方真实性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显示,利他林、莫达非尼均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活动。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刁雪云说,我国禁止生产、销售假药,并明确规定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均按假药论处。药贩子将私自从国外购买的利他林带回国内销售,已涉嫌构成贩卖假药罪。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这类药品通过网络隐蔽销售的情况屡禁不绝,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监管,对涉事平台要严肃追责。同时,社交媒体和网络销售平台也要担负起法律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查获、拦截非法交易。
李伟说,要严格管理、约束医生在线开处方的权力,把处方药相关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保障在线处方真实、合理。
于磊等专家还提醒,考生、家长、职场人士不要盲目相信“聪明药”所宣传的能变聪明、提高注意力的疗效,学习、工作压力大需要科学的精神调节方式,网络销售药品质量难以保障,随意购买有可能造成身体损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