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南宁5月24日电(记者王立彬)以表层岩溶水开发为龙头,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进行石漠化生态修复的“果化模式”,目前已覆盖我国西南8省份300多个县。
记者从24日在此间结束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研讨会上获悉,通过在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组织实施120多个地质调查项目及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取得了石漠化生态修复基础理论、技术研发、产业示范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其“果化模式”实践有效服务了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
据悉,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及周边山地曾是桂西南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石漠化面积占土地面积的70%。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建立了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示范区。通过多年研究实践,示范区形成了以火龙果种植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建立了以表层岩溶水开发为龙头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目前“果化模式”及相关技术在西南8省份300多个县40万平方公里岩溶区辐射推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机构将西南岩溶区划分为8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明确451个石漠化县,对各区提出因地制宜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建议;建立20余个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构建了“科研单位+政府+公司+农户+市场”运作方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