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22日电 题:广东打造面向新技术时代的现代职教体系
新华社记者周颖、郑天虹
新技术大潮袭来,一些企业正面临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近年来,广东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建人才评价标准等,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来自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广东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中70%以上由职业院校配置,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6%以上。
产教融合 打造专业集群对接产业
2018年,广东全省拥有职业院校694所,在校生达到223.98万人。为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广东职业院校通过对接产业办专业,打造专业集群,助力先进制造业。
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中,广东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展位中,一件件造型精巧、色彩缤纷的车模、小象等3D打印产品引人关注。17岁的模具制造专业学生伍磊是它们的创作者。
“不要小看它只是3D打印机自动打出的作品,这背后却涉及多学科知识,我们需要学习建模、数控、设计、装配等一系列专业知识。”伍磊说。
学校副校长赵汝其介绍,过去,数控与机电是两个专业,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相对狭窄、单一。现在顺应产业升级趋势,通过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将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综合学习到机电控制、数控加工、光电控制等基础知识。
这种设置专业集群,专业精准对接产业的方式如今已在广东推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来73个招生专业,整合成三大专业集群共19个专业群,实施专业群布局对接,对接广州、佛山等地产业。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围绕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产业链,形成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六大健康专业群。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显示,广东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专业,2018年布点数较上一年增长141个,增长了10.34%,专业规模逐年上升。
校企融合 面向市场育人
面向市场育人才也是广东职教的一大特色。
不少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到产业链,以产促学。在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学校依托该中心,承接万和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7个生产基地的生产线升级项目。依托真实的生产项目,实施学生研究计划,将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目前,已有上百名师生参与项目工作,获得实际锻炼。
众多职业院校通过引进企业、名师、共建产学研工作室,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学习。以服装职业教育闻名的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引进尚道针织服装、英仕婚纱晚礼服、硕森高级定制等多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工作室和生产实训车间,让学生有机会围绕企业针织服装的款式、制版和生产项目开展实际教学。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全覆盖,先后与丰田、通用、奔驰、广汽集团等40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企业捐赠或支援的设备价值达到2000多万元。
探索第三方评价精准度量人才
以往,学生职业能力难评难测、学校评价与市场评价难以衔接、用人单位难以精准找到合适人才,成为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联手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从岗位能力标准建设入手,构建了行业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顺德区政府委托模具协会、机动车维修协会等8大行业协会共38家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考核。正如“曹冲称象”故事中大象不可能被砍成一块块来称重那样,在现实中职业能力也难以被分割。顺德第三方评价方案以“曹冲称象”“比对量才”方式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测,即每个专业先对20-50名企业在岗员工进行抽样测试,取得员工的职业能力参考值,作为能力比对的标尺,再对学生进行同样环境、内容的测试,通过比对,判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薪酬参考值,从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精准度量。
2016年以来,顺德区第三方评价试点专业由3个扩展到8个,考核通过率从16%提高到73%,经过第三方评价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起薪也高出15-40%。
顺德机动车维修协会会长廖国礼认为,第三方评价更加符合企业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要求。90%以上参与测评企业在考核中直接招聘员工,第三方评价为企业节约每名新进员工6-8万元的岗前培训费,既实现精准招工,又降低招聘成本。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职业教育,下一步还将继续增加优质教育学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