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吉林榆树:黑土地上的备耕“三变”
2019-04-02 16:16: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长春4月2日电 题:吉林榆树:黑土地上的备耕“三变”

  新华社记者刘硕

  再过不到一个月,曾多次摘得全国产粮“冠军县”的吉林省榆树市就要迎来最繁忙的春耕季节。记者近日在榆树的部分农村地区走访时发现,高效灌溉模式、高标准农田和订单化种植,让不少农民和“新农人”告别了以往备耕时节的焦虑。

  铺设“毛细血管”不再“靠天吃饭”

  去年,一场60多年不遇的大旱,让榆树市五棵树镇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建心有余悸。“与其被动等待风调雨顺,不如自己动手解决后顾之忧。”丛建告诉记者,今年他决定引进浅埋滴灌系统,让土地不再担心“没水喝”。

  记者在合作社的农机库房看到,一些用于铺设浅埋滴灌系统的管道等部件已经运抵。据介绍,待主管道铺设完成后,先进的播种机将把大豆种子和“毛细血管”一起送进地里,每一垄豆苗都能享受“一对一”的滴灌。

  “浅埋滴灌能根据土壤水分需求随时启动,即便再出现旱情也能实现稳产甚至增产,如果年景好估计能增产更多。”丛建说,虽然购买浅埋滴灌设施需要一定投入,但产量有保证,并且每公顷还能节约肥料1000斤以上,综合成本算下来赚头不小。

  在榆树,像丛建一样从去年大旱中吸取教训并且改进种植方式的农民还有不少。他们或是在播种机械上改进安装了补水设备,或是准备好相应物资采取“坐水种”“镇墒法”等方法。据榆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武介绍,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在春耕开始前检修抗旱井、水泵等设施,并且帮助农民准备好物资,推广浅埋滴灌等灌溉方式的应用,如果干旱再度出现也能从容应对。

  高标准农田提升土地“气质”

  农田用水全部改入地下管网,从种到收实现全程实时监测,高强度塑料制成的田埂既能隔水还能节省空间……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明显“气质”更佳。

  合作社理事长陈宏良说,去年这片核心区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投入使用,以往“一堆一块”的小块稻田被打通为大地块,灌溉管网、气候土壤自动监测、自动化除虫设备等一应俱全。

  “传统土堆田埂既占地方还容易长杂草,现在换成高强度塑料田埂后,一垧地里能多出将近一亩地的可利用空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陈宏良说。

  高标准改造后的农田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支撑。陈宏良说,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后,机械代替人工的生产效率高了很多倍,水稻的品质在全程智能化监测之下也变得更好了。

  张武介绍,榆树从2016年开始累计投资近9.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4万亩,今年计划新建20万亩,通过田、水、路、林、渠、桥、机械、信息等配套工程,打造旱能浇、涝能排、便于大型机械作业的高产稳产农田。

  签好订单“放下包袱稳稳干”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以往不少农民在备耕时节很容易产生“三愁”:种啥能赚钱?补贴多不多?秋天好不好卖?

  对榆树市环城乡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来说,这样的“三愁”已经在订单化种植的模式下迎刃而解。

  “这片黑土地上种出的粮食本来品质就好,我们还不断改进耕种技术,好产品自然有人抢着要。”马占有告诉记者,在合作社代耕和流转的1100多公顷土地上,计划种植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已经与天津、上海等地的厂商签好订单,马铃薯等也已经与黑龙江的客商签好外销合同。“有了订单,大家心里有底,我们就敢加大投入,放下包袱稳稳干。”马占有说。

  订单带来稳定的收益,让流转土地和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代耕的农民非常放心。马占有说,农民土地收益不愁,都琢磨着外出打工赚钱,他在外面跑业务的时候还经常帮农民联系打工的出路。

  据介绍,目前榆树共有农民合作社4800多个,经营土地面积161万亩。随着集中经营、订单化种植在榆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农民和“新农人”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一桥飞架珠江口 南沙大桥通车
一桥飞架珠江口 南沙大桥通车
江苏泰州:千垛菜花引客来
江苏泰州:千垛菜花引客来
外国友人“穿汉服 赏春色”
外国友人“穿汉服 赏春色”
贵州余庆:抢采“明前茶”
贵州余庆:抢采“明前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9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