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福建泉州:在传承中创新的花灯艺人
2019-02-20 21:03:1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福州2月20日电(记者邰晓安)元宵节的傍晚,泉州老城区的水门巷里仍显寂静。非遗(花灯)传承人曹淑贞的工作室里,不时还有客人上门,曹淑贞和弟弟曹志雄跑前跑后招呼着。

  “还好你们是现在来采访,再早点我是完全腾不出时间来。”一位客人刚走,姐弟俩才终于有时间喘口气。今年已经68岁的曹淑贞,刚刚和家人连续鏖战三个通宵做花灯,一脸的疲惫。

  元宵节,中国人有家家户户挂灯笼的传统,节前的各色灯笼需求量暴增。“做花灯就是这样,元宵节前天天忙,元宵节后送给别人都不要。”曹淑贞说。

  福建泉州的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作为福建省的省级非遗(花灯)传承人,曹淑贞一家传承的是较为传统的泉州花灯制作技艺。这种融合竹编、刻纸、彩扎等工艺的南派花灯,每一盏都只能靠手工制作,即便一个成熟的匠人也至少要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做出一盏花灯来。

  对曹淑贞来说,从小时记事开始,爷爷、父亲就常做花灯。“不过那时候做花灯不是卖的,有亲戚朋友觉得好看,就做点送给他们玩。”曹淑贞说,自己从小跟父亲学做花灯,但真正把花灯当作一门吃饭的营生,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后,泉州办了很多民营企业,有的工厂就会找我们买花灯,拿去参加政府组织的灯展。花灯要是在展会上得奖,企业还会给我们发奖品。”曹淑贞说,从那时开始,花灯的奖品越变越大。“一开始只是扑克牌、电影票、茶叶这些小礼品,后来经济越来越好,就有了钟表、自行车、电视机这些大奖。”

  政府的倡导、市场的需求,让泉州的花灯制作越来越红火。每年元宵节的夜晚,泉州各地都会挂上各色花灯,争奇斗艳,市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赏灯评灯。

  曹淑贞姐弟至今记得,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泉州都还只有少数几位匠人在做花灯。而如今,花灯匠人遍布泉州,连各级认证的传承人、工艺大师她都认不全了。

  曹淑贞的家族也是三代三十几口人齐上阵,她的女儿已成为泉州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家族中最小的小孩才两岁半,就学会做花灯最基础的动作——捏纸了。

  不过时代在进步、花灯也在演变,年轻人如今承担起泉州花灯创新的重担。“以前我们的主题是以戏剧人物为主,现在年轻人也会做一些表现亲情等主题的花灯,花灯的造型也更加多样。”曹淑贞说,如今,自己更多承担了花灯制作技艺传承教学普及的工作。

  夜幕降临、天色渐暗,街巷里开始热闹起来,曹淑贞和弟弟也要出去赏灯了。“我们主要是去看看别人今年都有什么新作品。”曹志雄说,“我们做花灯的,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节
工地上的元宵节
雨水至 劳作忙
雨水至 劳作忙
火树银花迎元宵
火树银花迎元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6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