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北京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提升统一技术标准
2019-02-20 18:32:3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李嘉瑞)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了解到,《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导则将非物质要素纳入保护范围,提出10项保护要素和10项整治要素。

  截至目前,正式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共43片,其中,适用于本导则的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共33片,包括南长街、北长街、什刹海、大栅栏、鲜鱼口、南锣鼓巷等区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占老城总面积的33%,占核心区面积的22%。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他需要成片保护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导则提出的保护要素中,包括街区天际线、整体形态特征和色彩基调、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等整体风貌方面的元素。除了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和构筑物、街道和胡同肌理、历史水系、古树名木等物质要素外,导则也将街区功能、人口构成和社区结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物质要素系统纳入了“保护要素”的范围。

  在整治要素中,主要包括街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违法建设、地下空间利用、出行方式和出行环境、市政设施等。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建筑设计和建设行为,以及专门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仿古建筑”风貌控制、建筑的内外装修或装饰、景观照明等方面,导则也进行了规范。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方面,导则提出了风貌保护和控制的要求。例如,历史文化街区内鼓励设置现代化生活设施,但设计方案应采取不影响传统风貌的形式,并充分考虑街区的空间特点。

  虽然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有限,导则仍建议适度绿化,不过要求绿化应符合街区的风貌特点,尽量采用“分散、多点、小规模”的方式,并种植北京地区常见的牡丹、月季、菊花、石榴、海棠等花木种类。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的做法,保护了老城区的特有风格和底色,正是导则所提倡的。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节
工地上的元宵节
雨水至 劳作忙
雨水至 劳作忙
火树银花迎元宵
火树银花迎元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14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