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跨越九千公里的爱情
2019-02-20 17:08: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2月20日电(记者双瑞 谢江 韩朝阳)“非洲打工邂逅花季女子,情定异邦共结秦晋之好。”横批“爱无国界”。春节期间,河南省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出现了一副“别样”的春联,打听一下,原来,这是村里的一对跨国夫妇在“秀恩爱”,孟津农民谢晓伟娶了非洲姑娘娜布力娅。

  远嫁到9000余公里外的中国河南,来自东非高原的乌干达姑娘娜布力娅此前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的功夫电影,而她的丈夫谢晓伟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农民,两人相遇之前,“听说过非洲,不知道乌干达在哪。”奇妙的是,两个人竟跨越了5个时区走到了一起。

  2013年,正值中国企业承建坎帕拉至恩德培机场高速公路项目,当时39岁的谢晓伟是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钻工,而当时20岁的娜布力娅则在项目生活区帮厨。

  “基本上天天见面,时间长了,慢慢就熟悉了。”说起恋爱经过,谢晓伟有些不好意思,“我不会说英语,她不会说汉语,俩人连比划带猜,就搭上话了。”

  活泼、爱笑的娜布力娅,让谢晓伟很是喜欢,而对乌干达工友热情、耐心的谢晓伟,也让娜布力娅心生好感。“刚认识的时候,我觉得他很绅士,长得很帅。”说起这些,娜布力娅羞涩得像个小姑娘,她掰开丈夫的手,紧紧握住。谢晓伟则鼓励她道:“没事,想说啥说啥。”

  事实上,娜布力娅是个大胆的姑娘,谢晓伟却稍显木讷。相识半年后,两人之间的感情,明眼人都看得出,可谢晓伟迟迟没有表白。最终,还是手拿玫瑰的娜布力娅,向谢晓伟说出了“我爱你”。

  求亲、结婚、生子,谢晓伟在万里之外的乌干达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他们为第一个孩子取名“谢布伟”,“从我们俩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纪念我们的爱情。”谢晓伟说。

  这对跨国夫妻似乎总能搞出一些浪漫和仪式感。2015年,他们要返回中国,由于对乌干达充满不舍,儿子的小名便唤作“念念”。3年后,他们的小儿子出生,名叫“谢亚非”。“有意这样起的名字,我们也算跨越两大洲的情谊。”谢晓伟解释。

  从位于赤道附近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来到河南农家小院3年有余,娜布力娅仍受不了这里冬季的严寒。“哎呀,冬天冷死了。”一开口说话,无论中英文表达,“哎呀”这个具有河南方言特色的口头禅会时不时从这位非洲媳妇嘴里冒出来。

  “刚回家的时候,生活上不方便,语言是最大的障碍,现在日常交流基本没问题。”谢晓伟说。尽管如此,谢晓伟仍不放心娜布力娅一个人外出,逛庙会、转超市,总是陪伴左右。在一起4年多,俩人从未吵过架,一直恩爱得像新婚夫妻。

  70岁的婆婆李雪云至今搞不清楚儿媳妇究竟是哪里人,“只知道‘非洲’‘乌干达’,这是哪我不知道。”但洗衣、做饭、干农活,样样在行又勤快的非洲儿媳妇令李雪云很是满意,“啥时候都是笑嘻嘻的,说话都是轻声细语。”

  对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娜布力娅仍旧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觉得很热闹,而且有美食。“婆婆做的饭太好吃了,卤面、鸡蛋饺子、捞面条,我都很喜欢。”来到河南一年后,娜布力娅胖了30斤,从此再也没有瘦回去。

  2017年,娜布力娅因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证等事项回了3趟娘家,每次,谢晓伟都提着“孝心”将她送到首都机场。“给家人带了挂面、白糖、葡萄干,妈妈非常喜欢。”娜布力娅说,“他们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但知道我过得很幸福。”

  新的一年,谢晓伟想在县城的工厂里加油干,再和妻子一起将家里种的20余亩花椒打理好,“多挣钱,等大儿子上完幼儿园,争取搬到县城里读小学。”娜布力娅希望未来能帮远在乌干达的妈妈修缮房子,“这里的房子很舒服,希望妈妈也能住得好一点。”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节
工地上的元宵节
雨水至 劳作忙
雨水至 劳作忙
火树银花迎元宵
火树银花迎元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14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