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陈舒、许晟)随着纾困基金等救助措施不断落地,上市公司近期出现批量解质押现象。据记者5日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有410家上市公司发布解质押公告。
公告显示,上市公司解除质押的主要原因是获得资金支持,或质押期满解除质押。比如,正业科技实际控制人之一徐地华通过债权融资的方式获得4.16亿元资金支持,有效纾解了股权质押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发布解质押公告的上市公司名单中,不少是此前曝出“爆仓”风险的企业。
如鸿达兴业曾因多个股东的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受到市场关注。11月24日,鸿达兴业发布公告称,大股东成禧公司已将此前质押的3830万股解除质押,目前成禧公司处于质押状态的股票仍占其所持鸿达兴业公司股份的77.95%。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近段时间各地方政府成立纾困基金、发行纾困专项债,证券公司成立资管计划等救助政策逐渐落地,上市企业的股权质押问题已得到一定缓解,但中小板企业、创业板企业和民营企业较多的行业,仍存在部分上市企业质押过多的问题,需要继续关注。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