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44公里探冰“筑路”记
2018-12-02 21:36:1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雪龙”号12月2日电 通讯:44公里探冰“筑路”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日前到达距离中山站44公里处的陆缘冰区,准备迎来本次南极科考首场攻坚战——物资卸运。一支探冰小组随即展开海冰探路,以期尽快打通从“雪龙”号到中山站的冰上运输线,尽早启动冰上运货。

  44公里的卸货距离为历年最远,众多物资在冰天雪地中卸运困难重重。仅靠直升机吊运,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雪地车冰面运输“协同作战”。然而冰面起伏和冰裂隙是否适合雪地车行走?冰的厚度能否承载重物通过?

  记者搭乘已是第22次来南极科考的吴林驾驶的雪地摩托,随探冰小组行进在茫茫冰雪之上。风雕塑而成的冰雪地面凹凸不平,不落的太阳强烈地照射着,但快速奔驰的雪地摩托还是带来了冷风。记者在颠簸中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胸前的相机没过多久就得换块充满电的电池。

  在此之前,第34次南极科考队越冬的中山站站长崔鹏惠和提前到达中山站的第35次南极科考队泰山站站长姚旭等人已经3次探路,初步打通了中山站向“雪龙”号方向行进的43公里冰上之路。

  但本次科考队的探冰小组发现,“雪龙”号前方一公里左右的乱冰区成为最大的难题:雪地车过不到“雪龙”号边上来,“雪龙”号也无法破冰走过乱冰区。

  这一公里左右的乱冰区,使得“雪龙”号与此前冰上探路确定的安全点汇合不了。一方面“雪龙”号必须选择新的航道,朝此前探路的安全点破冰而行;另一方面冰面探路也要继续进行,绕开乱冰区,尽快打通冰上运输线的最后一公里。

  12月1日,“雪龙”号调整破冰航道后找到了一条可行路线,比之前的乱冰区情况要好得多,但距离此前探路所确定的平整冰面汇合点仍有约一公里。

  探冰小组再次行动。在开展地毯式探查后,探冰小组终于找到了一条从“雪龙”号至此前探明汇合点的冰上之路。他们随即开始密集探冰,用冰钻钻取上百个冰孔取样,确保路线可行。

  然而,新探出的这条路线路面凹凸不平,依然不适合载重物的雪地车和雪橇通过。12月1日傍晚,一场“修路大战”就此展开。与此同时,3辆雪地车从中山站出发,赶往“雪龙”号这边。

  由本次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率领的修路小组,在距离“雪龙”号500米左右的一片乱冰区挥钎凿冰、铲雪填路,硬是在半小时左右把一个个凸起达半米的乱冰凿平,从中凿出了一段路。

  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机械设备,让冰上修路的难度和强度都大为增加。凿冰、挖雪、平整,大部分工作靠科考队员用双手完成。穿着笨重的“企鹅连体服”,在刺骨的寒风和强烈的极地太阳照射下,他们争分夺秒冰上“筑路”,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开展冰上卸货。

  12月1日22时,冰上之路的最后一公里终于修通。当记者回到船上时,一个集装箱正从“雪龙”号上被缓缓吊放至冰面,等待运往中山站。一场冰面全天候卸运货物的战役即将打响。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2019年“国考”开考
2019年“国考”开考
天空之眼瞰百色
天空之眼瞰百色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杭州:满城枫情
杭州:满城枫情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2100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