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别了,喀喇昆仑
2018-11-22 15:29:0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 题:别了,喀喇昆仑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别了,喀喇昆仑

  都热·加尔曼牵着驮有搬迁行李的骆驼走在喀喇昆仑山中(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当再被问起家住何方时,47岁的都热·加尔曼终于可以不用指着喀喇昆仑山说,“那边,山里面”了。都热熟练地说出“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纬七路224号”,这是他的新家,距县城仅25公里。

  都热从喀喇昆仑山深处的大同乡阿克托尕栏杆走来。今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陆续对居住在偏远山区、难以实现就地脱贫的358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帮助贫困百姓“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2)别了,喀喇昆仑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阿克托尕栏杆村一组,都热·加尔曼赶着羊群回家(1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对生在牧民家庭的都热来说,告别故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就是在山里长大的,老人在这里,牛羊也在。”今年4月,他和妻子就到安置点参观过,但夫妻俩还是“坚持”到11月再次参观后,才领取钥匙。期间,县乡村三级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宣讲,为都热一家搬迁解开心结。

  决定搬迁时间后,都热的妻子那尼克·苦卡尼提前一周缝制好12床新被子。出发前一天,都热和妻子商定,由他先去安置点布置新居,那尼克则暂时留守,照顾母亲、看管牛羊。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3)别了,喀喇昆仑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阿克托尕栏杆村一组都热的旧居中,新缝制好的12床被子放在屋内,都热·加尔曼(右)和妻子在门口谈论搬迁安排(1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被子是招待客人用的,锅碗要去县城买新的。”都热对再次来访的记者说。环顾简陋的旧屋,被透明塑料纸包裹得齐齐整整的被子成了最耀眼的物品。

  从深山里的居所到县城附近的安置点,全程约250公里,却不是一马平川。都热牵着驮有行李的骆驼,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只有枯水期能通行的河道里。步行约一个小时后,到达阿克托尕栏杆村村委会附近,随行的乡干部用对讲机喊来货车,开始向县城转运。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6)别了,喀喇昆仑

  出发的前一天,都热·加尔曼把分割好的羊肉挂在家中,这是他特意为暂时留守在家中的妻子和老人准备的(1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以前,长辈们去县城要带干粮,骑马走牧道,三天才能到。”货车疾驰在今年九月刚铺好的柏油路上,都热与同伴们聊着,“这条路没修好的时候,我们去县城要六七个小时呢!”由于路途遥远,县政府安排了贫困户搬迁补助费。笑声不时从车里传来,向群山诉说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直至山外的世界。

  都热计划购置新锅碗等用品的计划“落空”了。通过“万企帮千村”专项行动,大同乡协调企业为像他一样的贫困户购置了洗衣机、燃气灶、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工作人员早已为都热的新房调试好取暖锅炉,甚至连板床、窗帘也准备妥当。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8)别了,喀喇昆仑

  在去往阿克托尕栏杆村村委会的路上,都热·加尔曼牵着驮有行李的骆驼通过山间河流(1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面对“蜂拥而来”的幸福,都热一时反应不过来。他一会儿用手摸摸暖气片,一会儿又打开配电柜瞧瞧,再捏捏窗帘,这80平方米的安居房似乎怎么也看不够。门前小院里,坐落着100平方米的标准棚圈,顶部的抽风机正转个不休。在安置点周围,新开发的耕地、人工培育的草场,将按计划投入使用。

  告别喀喇昆仑,小柴炉、光伏电板、河坝水,这些曾经生活中的必需品,以后都只会存于都热的记忆中。“那尼克能去卫星工厂上班,编织手工艺品;等综合市场完工,我们还计划开商店。”在这个偌大的安置点,他还发现了这两处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别了,喀喇昆仑-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