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罐”村“醒酒”记
引起这场巨变的是脱贫攻坚的东风,还有“外人”冷菊贞的到来
▲左上图为冷菊贞来小南河之前,是位漂亮的时尚女;左下图为冷菊贞来小南河后干农活,脸庞变得黝黑,成为一个“农妇”(本报记者何山摄)。右上图和右下图为冷菊贞来小南河村前后村貌对比图。(冷菊贞摄)
小南河村变了,冷菊贞也变了。从刚来的时尚女,变成脸庞黝黑,头发已显灰白的农妇。细嫩双手满是老茧,爱穿的旗袍变成耐脏的迷彩服,同事眼中的女摄影家成了村民心中的“冷大哥”
她用两年多的努力,换来了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大变样,一穷二白的偏远山村变成了多业并兴、脱贫攻坚的明星村
本报记者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除夕夜,阖家团圆之时,她独自踏着没膝的积雪,穿过一块坟茔地,登上山,就为了拍摄一张小南河村红灯高挂的夜景照片。
农家乐厕所脏了,拿起扫帚就去扫;腰扭了,拄着拐棍工作;嗓子哑了,仍一遍一遍喊着安排游客食宿……
有人说,用得着这么拼命吗?在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看来,这些都值得。
她用两年多的努力,换来了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大变样,一穷二白的偏远山村变成了多业并兴、脱贫攻坚的明星村。
冷菊贞也变了。白皙的面庞变成了“高原红”,细嫩的双手起了老茧,同事眼中的女摄影家成了农民心中的“冷大哥”……
她喜欢村边的大顶子山,没事的时候就登上去,看小南河的全景。东北天气逐渐变冷,小南河村320亩菊花就要绽放,冷菊贞喜欢菊花。她说,她就是大顶子山下的一朵“冷菊”。
“泡在酒缸里”的贫困村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传唱的《乌苏里船歌》,让人们熟知了地处中俄边境的乌苏里江和大顶子山。
在乌苏里江畔、大顶子山下,有个村庄叫小南河。村里一共226户村民,几十年来一直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种地为生。
村里保留了很多东北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民俗民风,比如老房子、老磨盘、老烟袋、老棉袄,还有老作坊,老讲究、老习俗。
小南河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是因为贫困,因为这里的村民喝酒成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南河是远近闻名的“大酒罐子”。现在四五十岁的村民以前家里至少有两口能装200斤的大缸,一口缸装水,一口缸装酒。
一到冬天,大雪封路,这个小村几近与世隔绝。村民没事干,就养成了喝酒的风气,饶河县很多地方都知道小南河人能喝酒。
村里有一栋改建的平房,小南河村村民特别熟悉,这是小南河村原来的供销社。供销社最好卖的就是酒,有时甚至断货。
“一到冬天,大伙就开始用板车拉着大缸到供销社排队买酒,家家至少买200斤,能喝的人家买四五百斤。”村民陈兆军回忆。
小南河村村委会主任孙桂岭说,早年间饶河县开过一家酒厂,小南河村供销社是最大的买家,有的村民还直接去那里拉酒。
酒厂曾有过一个粗略的估计,仅有五六百人的小南河村一年拉的酒不下十吨。
但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醒酒”了,贫困落后不起眼的小南河,变成了很多人熟知的“网红村”。
引起这场巨变的是脱贫攻坚的东风,还有冷菊贞的到来。
不受待见的第一书记
1973年,冷菊贞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毕业后到饶河县工商局工作,后调到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由于工作内容一直与宣传有关,她自己也爱上摄影,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她是饶河县摄影家协会第一批会员。
当得知市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她主动请缨到风光秀美的小南河村。
2015年12月6日,穿着长款羽绒服、背着摄影包、烫着发的冷菊贞来到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赴任驻村第一书记。
来之前,冷菊贞对小南河村做了详细调研。这里有巍巍大顶子山、清澈山泉河,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格的木刻楞老屋、大院等老物件,很适合旅游。
“我把关于小南河村自然和民俗风貌图片发到摄影爱好者微信群里,很多人都说太美了,一定要去。”冷菊贞说。
这些在农民眼里不值钱的东西,不正是摄影爱好者和城里人眼里的宝贝吗?冷菊贞冒出一个想法: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把乡村旅游搞起来,乡亲们一定能富。
于是,到任第一天的大会上,她就提出:“小南河要搞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很多人反对。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哪想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董国华说风凉话:“一个照相的,能干出啥名堂。”
“村里人都不愿意看的东西,外人还能愿意来?”有村民认为,冷菊贞是来“镀金”的,“瞎胡闹”。
不仅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村干部也认为不可行。
“当时我和冷书记的观点有冲突。我们一辈子就是种地,不懂什么乡村旅游,也不会做。”时任村委会主任王文山说。
有的村民想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可冷菊贞不让拆,还建议通过维修、改造把房子“装旧”,准备接待游客。
刚到村里,冷菊贞和村民就有些“对立”。
给村里人卖命的“外人”
面对质疑,倔强的冷菊贞不信邪。
她挨家挨户动员走访,终于有了成效。党员李忠海带头建起第一个农家乐。慢慢有了第二家、第三家……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冷菊贞自掏腰包为农家乐购置统一的仿古花布、年画、窗花等。
发展旅游,寻找客源是难事。2016年元旦,得知浙江一个代表团在饶河县,冷菊贞上门自荐,推销小南河。
由此,小南河村迎来第一个旅游团。但此时,很多村民仍不相信能吃上“旅游饭”。
2016年春节,冷菊贞通过饶河县宣传部门争取了200个红灯笼,准备拍一些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小南河照片,方便宣传推广。
不料,村民领走之后,有的放在自家床底下,有的放在院落里,挂出来的只有20多个。
冷菊贞没放弃,又从县里要了200个,这次她想了个法子。
冷菊贞请村里的能人董连营负责发灯笼,每家都登记留下电话,谁不挂就让谁再送回来。这样,除夕当天,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
旅游刚有起色,问题就来了。游客反映农家乐厕所脏、难闻。冷菊贞一家一家检查,谁家院子脏了,她帮着扫院子,谁家厕所不干净,她帮着收拾。几次之后,一些村民不好意思了,开始主动打扫。
游客开始增多,一些村民又出现了“能捞点就多捞点”的思想。有的农家乐饭菜质量下降,住宿条件也不好了。
她把开农家乐的村民召集在一起,苦口婆心地讲长效发展的道理,“要注重服务质量,要有长远眼光”。
2016年,小南河举办“五一三天乐”,吸引了大量游客。一位游客提出要住单间,当时村里没有单间。时任小南河农家旅游协会餐饮部长董连营和游客吵了起来。
冷菊贞得知后骂了一顿董连营。“我忙前忙后,你还骂人,我跟你受这个气干嘛!”董连营撂了挑子,回家后把门一关,睡大觉去了。
“餐饮部长负责游客吃住,刚刚起步的小南河旅游,可不能因此砸了牌子。”冷菊贞扭了腰,拄着棍来到董连营家,在门外一遍一遍喊他名字,董连营在炕上睡大觉装听不见。
“我听见她嗓子都哑了,就是不出去。后来我父亲都来了,我才去管那摊事。”回想起这件事,董连营很后悔,“当时太任性了”。
此后,董连营对冷菊贞的看法开始转变。“一个外人,都为小南河这么拼命,咱村里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
洗心革面的“酒鬼”“赌徒”
村穷人心散,小南河村喝酒、打麻将成风。冷菊贞来后,一边发展产业,一边整治酒风、赌风。
毛志江曾是小南河有名的“酒鬼”“赌徒”,也是一名懒汉。冬天村里清雪,大伙都不敢叫他。他要来了,不但干不了活,还得拉一个唠嗑的。
一次村里举办旅游活动,头天毛志江答应好的事情,第二天醉醺醺地来晚了。
冷菊贞急了,“你看你那德行,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要命的酒鬼。”当着众人的面,冷菊贞骂了毛志江。
毛志江平时爱面子,当众被骂觉得很丢人,但也知道自己耽误了大家的事。他向冷菊贞保证,“大姐,今后我毛志江再也不喝白酒了”。
对待歪风,冷菊贞既有泼辣的一面,也很讲究策略。她偷偷录了毛志江要戒酒的视频,留下证据。
“以前想干点事,没人领着干,整天在村里商店喝酒、打麻将。现在不一样了,冷书记确实想带领大家干事。”毛志江说,喝大酒这毛病得改。
一开始,村民还不相信,毛志江能洗心革面?能改好?后来的实施证明,他真的改了。
去年,冷菊贞发动群众筹措资金建起辣椒酱厂,毛志江第一个入股。秋天,毛志江也不躲在商店里喝酒了,而是带领村民洗辣椒、炒辣椒,辣椒水湿透了衣服,也不嫌苦。
禁酒还有制度支撑。一个村干部上班期间喝酒,被罚款50元,此后再没有村干部上班喝酒了。
冷菊贞不怕得罪人。有人打麻将,她去搅局,强势“禁赌”。
62岁的李福莲以前爱打麻将。麻将桌上,她还和别人发生过口角。“现在我可没时间打麻将了,冷书记去年引来了种药材的客商,我们老两口在那采药、锄草,一小时15元,今年已挣了4000多元。”
“要想改变歪风,就得让他们有事干,有钱挣。”冷菊贞说,仅药材基地用工,目前全村农民就挣了70余万元。
打麻将的人少了。原来开麻将馆的董国华,就将两台自动麻将桌卖了。
酒风、赌风刹住了,小南河村停了10多年的秧歌队重新组建起来。
村民康进香说:“以前大伙愿意喝酒、打麻将,哪有时间扭秧歌,如今不仅锻炼身体,还让大伙的关系更融洽了。”
“不务正业”的镜头
冷菊贞的脚步踏遍饶河县的山山水水,她把对家乡的爱,记录在镜头里。
除夕夜,当阖家团圆之时,冷菊贞却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独自踏着没膝盖的积雪,穿过一个坟茔地,登上一座山,就为了拍摄一张小南河村红灯高挂的夜景照片。
村民知道冷菊贞夜穿坟茔地后,给她起了“冷大胆”的外号。
有人说,犯得上这么拼命吗?在冷菊贞看来,值得。
拍完小南河夜景,当她赶到家时,还差5分钟就到零点。照片上传“朋友圈”后,大年初二就吸引了一批摄影爱好者来小南河村采风。
接待大型旅游团时,脖子上挂着相机,腋下夹着扩音喇叭,一身藏蓝的土布工作装,脚上穿一双快要看不清颜色的登山鞋,这是冷菊贞的标配。
平时,她将镜头对准了农家乐,按下快门,记录下精彩的瞬间,照片获得很多点赞。
她还买了无人机自学。清晨,当村民还在熟睡中,她时常已在航拍小南河的全景。村里有活动、游客多时,无人机也派上用场。
“以前拍家乡,是为了单纯的山水美。现在拍山村,是为了老百姓的腰包。”冷菊贞笑称,“有点不务正业了”。
每年春节,爱好摄影的冷菊贞还挨家挨户给村民拍全家福,记录下幸福时刻。
“去年春节时,我们做好团圆饭在家等着。”村民李荣珍说,“冷书记给我们拍全家福,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冷菊贞在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艾青在诗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我要说,因为我对家乡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要用好风景写出创业经。
摆脱贫困的明星村
翻磨盘、钉爬犁、编苞米串、挖雪道、挂灯笼……小南河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冷菊贞还把“二月二”打造成了“开耕节”,举办了“五一三天乐”“端午一日游”“七七乞巧节” 等活动,这些已成为小南河的品牌。
最多的一天,小南河村接待了600人,是村里常住人口的3倍多。
村民腰包慢慢鼓了起来。开农家乐的董国华说,今年春节后,几乎每天都接待几桌游客,一年能挣七八万元。
为了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避免村民间的不良竞争影响信誉,村里成立了小南河农家旅游协会,下设餐饮、销售、文艺等7个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如今,小南河已成为黑龙江省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累计接待游客3.2万余人,营业收入300多万元。
小南河由乡村旅游起步,但不止于此。小南河生产的辣椒酱,成了热销品。采访当天,冷菊贞还接到订购200瓶辣椒酱的电话。
依托村民们常种的辣椒,小南河村建成了辣椒酱产业,两年来村民的农副产品收入100多万元。
在黑龙江省组织的第一书记年货大集上,小南河村销售辣椒酱、豆油、杂粮等农产品收入10万余元。一个一穷二白的偏远山村变成了多业并兴、脱贫攻坚的“明星村”。
今年,饶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2015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目前只有因大病致贫的1户。
在冷菊贞积极争取和上级部门协调下,去年12月小南河村引来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底收入10万元,将分给村集体和贫困户。正在建设的42栋蔬菜大棚年底完成,收入将惠及全体村民。
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冷菊贞来之前,小南河村党组织被认定为“软弱涣散”。
整顿村级党组织,冷菊贞从选优配强村干部抓起,把单打独斗的能人培育成了村里的带头人。
在担任旅游协会餐饮部长之前,董连营经营400亩地,在村里是富裕户,吃喝不愁。“没事的时候经常喝酒,打打牌,日子过得挺滋润。”
董连营经常在村里张罗红白喜事,也是村里的能人。冷菊贞来到小南河之后,董连营认为她是来“镀金”的,“看不上她”。
但冷菊贞看重董连营的组织能力,请他担任小南河旅游协会餐饮部部长。担任餐饮部长后,董连营挨家串户检查卫生,监督饭菜质量和价格,为小南河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董连营说,这两年在旅游协会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很大锻炼,也得到村民认可,“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心了”。
去年底换届时,董连营顺利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冷菊贞和董连营成了“黄金搭档”。冷菊贞说,有时开会,意见不合时,两人会吵架,但事后还像平常一样。
孙桂岭曾担任过村委会主任。但前几年他对小南河发展失去了信心,不想参与村里的事,自己单干。
冷菊贞听说他有能力,请他出任旅游协会会长,结果吃了闭门羹。但冷菊贞不放弃,“三顾茅庐”,最终感动了孙桂岭。
“冷书记工作有激情,有为民情怀,感染了我。”孙桂岭说。
在去年底的换届中,孙桂岭又再次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小南河村妇联主席马莉去年从预备党员转正,她说:“组织需要,随叫随到。”家里父亲因病卧床,但村里的事,马莉从不耽误。
冷菊贞来后,还注重建章立制。周一到周五,村干部要签到、值班,有事需请假。她要有事,也得向村党支部书记请假。
村民杨红丽说,冷书记为小南河村选拔培养了一届有活力、有干劲的村两委班子,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村干部带动能力强了,民心也更齐了。2016年夏,乌苏里江发大水,冷菊贞跟村干部组织妇女做饭,没有不同意的。大伙将大馒头、豆浆、炒菜送到抗洪一线,事后还得了一面锦旗。
“驻村工作队不会一直在,我要打造一个带不走的工作队。”冷菊贞说。
老少都爱去的“福屋”
冷菊贞为小南河搭起一个“福屋”。
在小南河村,没有人不知道“福屋”。村里大人小孩都想来“福屋”坐一会儿,不是求冷菊贞办事,就是想看看她。这成了不少村民的习惯。
冷菊贞来到小南河村后,她租了一间民居,贴满了“福”字,村民都叫“福屋”。
“福屋”外面糊着泥土,门前放的锄头、草帽是冷菊贞平时干农活的“装备”。
走进“福屋”,一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小南河产的辣椒酱、烧酒、葵花籽油……在角落里,一个土炕,一个电热板,加上大桌子上的电脑,就是冷菊贞的办公和生活区。
村民李荣珍说,屋里夏天潮湿,冬天漏风,冷书记在“福屋”遭老大罪了,冬天有时不脱衣服在电热板上就睡了。
“福屋”里的灯是村里的“长明灯”。冷菊贞经常忙到很晚,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有时村民早起干活了,她屋子里的灯还没熄。
慢慢地,“福屋”不仅是冷菊贞的住处,还成了小南河村村委会“第二办公区”,村里的会多数在“福屋”召开。
董连营说,“福屋”的人气越来越旺,现在已经是小南河的一个标志了。
村民康进香时常在“福屋”看见冷菊贞干咳嗽,就劝她注意身体,“冷书记不听,看着我都心疼”。一咳嗽,她就用碗喝茶,碗上留有不少茶渍。
在康进香的劝说下,冷菊贞买了一只奶羊,拴在“福屋”前。有时她忙没时间喂,村民谁路过,就帮她喂一下。
挤出来的羊奶,除了自己喝,冷菊贞还通过通勤车,带给县城的父母,“工作忙,能为他们做的不多。”
全村挽留的“冷大哥”
以前冷菊贞住在双鸭山市,距离饶河县城300公里,但几乎每周都去看望县城的父母。现在小南河村距县城只有20多公里,但她却几个月回不去一次。
由于长期驻村,在哈尔滨上大学的儿子,一年只见一两面。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冷菊贞说。但在小南河村民心里,她是最优秀的第一书记。
由于在第一书记岗位表现突出,她被评为2016“感动龙江”十大人物、2017全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全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2018全省百名优秀驻村干部……
小南河变了,冷菊贞也变了。从刚来的时尚女,变成脸庞黝黑,头发已显灰白的农妇。细嫩双手满是老茧,爱穿的旗袍变成耐脏的迷彩服,同事眼中的女摄影家成了村民心中的“冷大哥”。
跟村民待久了,做事风格也变了。原来在机关,她出门就得化妆,如今起床后,有时连镜子都不照。抬腿上炕、盛饭就吃,甚至居住的房门也不锁。
“来找我的人,都是有事的农民,用不着锁。”冷菊贞说。
一位乡镇干部说,冷菊贞最大的成功不是带村民挣了多少钱,而是赢得了民心。
去年上半年,听说冷菊贞任职年底到期,村里炸锅了,大伙纷纷挽留。
冷菊贞申请留任,经组织决定,任期延长了三年。
当被问及冷书记这次任职到期后怎么办?董连营有点哽咽,“舍不得,但得让人家走啊……我们现在能挑起小南河发展的担子。”
来小南河村赴任时,冷菊贞准备在这里写一篇长篇小说。两年多过去了,她忙于小南河的发展,只动笔写了几千字……
如今,小南河村已成了脱贫攻坚的明星村、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冷菊贞没想到,她自己已成了这个山村巨变故事的主人公……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