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秸秆做砖、可走轮椅的加宽走廊……这样的“理想屋”竟来自一群学生
2018-08-09 14:46:3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济南8月9日电(记者李永锡、魏圣曜、叶婧)“我们的成功是因为接地气。”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队员林嘉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毫不掩饰喜悦之情。在8日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首批单项奖颁奖典礼上,他们从19支参赛队伍里脱颖而出,连续拿到了市场潜力和宣传推广两个奖的第一名。

  正在山东德州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共同发起,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34所高校组成了19支赛队。大赛要求各赛队以永久使用为目标,建造一栋面积为12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单层或双层太阳能住宅,展开建筑设计、能源绩效、舒适程度、商业潜力等十个单项竞赛的角逐。

  “国外的高校在参与这次比赛的时候,更加注重房子的实用性和当下价值,而中国的大学生们的设计融入了更多的理想色彩。”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参赛队员江荆宏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中国大部分高校参赛队伍的“理想屋”虽然还不具备被广泛接纳和采用的商业价值,但中国大学生们的设计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未来城市建设”“老龄化现象”等社会痛点难点,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技术被运用到了中国大学生参赛的房屋设计理念中。东南大学参赛团队利用秸秆做成部分建造房屋的砖,秸秆含量达到65%,与普通的红砖相比具有韧性强、重量轻等优势。“保护中国农村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习惯,用新技术改良这些习惯,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条思路。”东南大学参赛团队的领队张宏说。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赛队运用了一套水资源收集自净系统,能够将收集的雨水高效转换为生活用水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清洁利用,类似的自然净化技术也被用到了北京建筑大学、东南大学的“理想屋”里。

  “我带了十几个学生,冒着大太阳,在北京、山东等地的农村进行了反复考察。”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孙金栋说,只有了解了乡村建筑建设的痛点难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宜居的作品。

  城市住宅方面,中国高校参赛团队更多地考虑建筑材料的节约利用。模块化的结构成为中国参赛队伍比较普遍的做法。用于房屋建造的模块经过快速拼装,能够有效地实现空间拓宽和及时迁移,在城市规划中大大降低了房屋建造的原材料消耗。

  “要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我们就一定要避免不停地拆迁带来的资源浪费,变拆为修。使用模块化的组装模式,既能保护土地资源不被破坏,还能极大地减少城市规划调整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反复高效利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张敏说。

  在北京交通大学提交的作品中,参赛队员们还特别加入老年人健康日常监测、亲情管理APP等概念,将“互联网+”融入到更多细节中。“我们秉承这样一个理念:并非老年人无法照料自己,而是房屋设计限制了他们。”江荆宏说。

  “中国参赛队的一些超前设计,既聚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也面向未来,为社会痛点积极贡献自己的方案,这是我们参加本次比赛的初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赛队员葛思航说。

  大赛将在8月17日前公布建筑设计、能源绩效等其余八个奖项。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新疆:远方的路
新疆:远方的路
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主跨首节钢梁架设成功
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主跨首节钢梁架设成功
穿行峡谷间 漂流健身乐
穿行峡谷间 漂流健身乐
暑期公益课堂 感受科技魅力
暑期公益课堂 感受科技魅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324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