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2018-07-22 19:20:2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1)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这是2018年7月3日航拍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安娜

  改革开放40年来,抓住创新、品质、开放等关键词,中国制造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正逐步摆脱“世界工厂”的符号。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尤须加速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11)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在北京南站拍摄的G13次“复兴号”列车(2017年9月21日摄)。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科技,重新“定义”制造

  上百台KUKA机器人同步作业,各司其职的机械手流畅衔接,可实现多款不同车型同时生产……在吉利汽车智能车间,智能化操作流程改变着人们对传统汽车制造的认知。

  从联合两名工程师,拿着几项专利创业,到今天在全球有近两万名研发工程师,如今的吉利不仅成长为全球汽车集团,更用智能打开发展空间。“有技术,才能有产业,才会有商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吉利正加大研发中心建设和投入。

  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的出路在科技。一国制造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样离不开技术的革命。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12)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装配车间里,几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进行装配(2017年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改革开放以来,从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自主研发、创新突破,中国制造逐步从低端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迈进。

  “复兴号”高铁、神舟飞船……一件件“中国重器”是自主创新的见证,一批中国品牌逐渐成长,代表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产品不断推出。

  也应清楚地看到,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仍存在差距,制造业发展仍有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

  “在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的当下,中国制造处于新的关键时期,尤应用创新重塑动力。”工信部部长苗圩说,未来将引导先进制造重大生产力布局,让创新成果加速落到产业中,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迈进。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6)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2018年7月4日,在万向钱潮智慧工厂,一名装配线操作员在车间巡视设备运转情况。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质量,助力产业升级

  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就立不起来。从追求数量到注重品质,改革开放40年来,抓住质量建设这条生命线,中国制造正进行一场“品质革命”。

  青岛登州路56号,青啤博物馆内,一只带毛刷的啤酒瓶被摆放在显要位置。1978年的一天,从洗瓶机上偶然脱落的毛刷在出口产品中被发现,引起“轩然大波”。正是这次事件,让青啤人深深记住“质量即生命”。

  如今,酿酒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内的新鲜米;生产现场酿造水每隔两小时就得品尝一次……围绕质量的改革与创新让青啤守住了“金字招牌”,拓展了影响力。

  品质创新、优化供给,中国制造向着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方向前行。

  在杭州的万向钱潮智慧工厂,这样一幅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只需向电脑输入指令,便可智能追溯每个单品的生产信息。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说,这套智能系统可实现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入智能技术,包括万向在内的诸多品牌实现了升级。工信部调研显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通过去除低效产能、实施技术改造,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质量逐步向好。

  追求品质的路还很漫长。应该看到,我国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正视问题,方能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中国制造将以质量为先,抓住产业提质增效和区域协调发展关键点,带动制造业整体转型。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8)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

  2018年7月4日,一名参观者在观看万向集团旗下公司研发的、在北美地区上市的KARMA混动跑车。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开放,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不久前,小牛电动在巴黎卢浮宫发布了两款高端电动车新品,引发海外市场的关注。

  这家成立仅4年的国产电动摩托车品牌,凭借设计和制造荣获包括德国红点奖在内的五项世界奖项,在海外有超过650家网点。牛电科技CEO李彦说,小牛电动将与全球共享出行平台合作,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

  小牛电动身上,有着很多中国制造企业的身影。它的成长历程也印证了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方法论”——践行开放与合作,发展成果为全球共享。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开放与合作中,中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大国。随着开放不断深入,中外互惠合作的范围、层次和方式不断拓展。

  一方面,大量外资企业“引进来”,投资重点从加工制造逐步拓展到计算机、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基本建设到成套装备、制造服务,为当地带去资金、技术和产品。

  截至2017年底,仅中国企业在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就达到3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

  面向未来,中国制造不会靠封闭来保护竞争力,也将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实现全面开放。”苗圩说,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美誉度更高的产品。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砥砺奋进 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3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