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张漫子)“这张是几年以前的交北三条小酒吧,这张是宝钞胡同封堵‘开墙打洞’完毕后的样子……”今年56岁的北京安定门派出所民警李劲松指着一本五颜六色的速写本说。画画这项业余爱好,不仅被他用来做日常工作的现场纪实,还记录下北京安定门地区环境整治前后的变化全过程。
李劲松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打记事起,走在绿树成荫的老北京胡同,听着夜晚的蛐蛐儿叫声,跟邻居小伙伴丢一会儿沙包,是他儿时最难忘的回忆。
在安定门派出所工作的24年里,身为一名基层民警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2016年开始,李劲松按照所在派出所的安排,参与开墙打洞综合治理工作,主要负责秩序维护。在这期间,他目睹了辖区的变化,也清晰地感受到群众对综合治理工作态度的转变。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居民从一开始排斥抵触,到后来配合支持,这其中的转变特别明显。”李劲松说,在最初的整治过程中,不少商户需要多次入户宣传引导,但后来不少商户、居民开始自拆。
在街道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的过程当中,李劲松作为基层民警,不仅是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者,更成为胡同环境变身历史时刻的记录者。
“画画是我的一项业余爱好。以前我喜欢画风景画,一次看拆违工人特别辛苦,就画了几幅给城管队员看,他们都说我画得好。”李劲松说。胡同的大爷大妈、身边的同事开始撺掇李劲松来个“系列”。从那天起,李劲松每次参与环境整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不忘用手机拍个照,晚上回到家后再把它画下来,上上颜色。
如今,厚厚的一本速写本已基本画满。“每周画5到6张,如果画面复杂,人物多,就画得慢一些,目前已完成了90多幅。”李劲松说,自己常翻开这些画作,画本越往后翻,其中老北京胡同的韵味、街巷的安静整洁就“回归”得越多。
李劲松的笔下既有北京胡同改造前、改造完成后的模样,也有工人在胡同现场工作的场景。有的画作旁边,李劲松还随手写上几句打油诗抒发内心所想。对于画册中的每一张画,李劲松都如数家珍。“画中方家胡同46号对面的一家酒吧,以前因为常营业到凌晨两三点钟,我经常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诉。去年9月,街道对该违建进行了治理,现在附近居民可算能睡个好觉了。”李劲松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