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出门有绿道、转角是公园、森林在身边……公园城市正在成都落地生根
2018-07-07 15:38:0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成都7月7日电(记者叶含勇 李力可 李书简)打开“天府绿道”规划图,一张以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5380公里城区级绿道、9630公里社区级绿道为核心骨架的巨大生态绿网,撒向成都全境……

  “活水”进来,“清水”出去

  走进天府新区鹿溪河生态区,便走进了一个拥有130余种植物的植物园。占地5100亩、以鹿溪河为主要水源的天府新区“生态之肾”兴隆湖就藏在其中。

  和风徐来,绿柳扶苏,波光潋滟。家住附近的成都市民王先生正带着2岁的女儿在湖边绿道上玩耍。“等女儿再长大几岁,再带她来这里骑自行车。”王先生说,7公里长的环湖绿道分布着多处小游园和座椅、公厕等服务设施,很方便游玩。

  视线之外,鹿溪河生态区还有更加“神秘”的使命。

  “鹿溪河生态区是天府新区由北向南、组团式建设发展的重要生态走廊。”天府新区环保和统筹城乡局水务处处长任伟介绍,在对鹿溪河上游污染进行治理的同时,新区着力创新治水理念,利用鹿溪河泄洪渠两岸的低洼地块,打造多个大小不一的湖泊,芦苇、菖蒲等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元素进行代谢,以水生植物为食的鱼类抑制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赋予鹿溪河生态区水体自我净化功能。

  “活水到了兴隆湖中,我们同样以上述原理搭建起这样的水质自我净化系统,逐步实现清水出境,汇入长江上游河道。”任伟说,在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态、农业和河流湖泊用地已占全域面积60%。

  对于面积不到40%的城市建设用地,天府新区保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建设”的发展定力,严格保护城市生态走廊,沿山沿水组群发展,把一个个功能区、特色镇镶嵌到公园城市的全新探索实践当中去。

  打造公园城市,需更多关注人的需求

  蜀风雅韵的亭台楼阁、聚“才”为宝的元宝形湖泊、山水相伴的健康绿道……这个盛夏,从成都中心城区向东穿越龙泉山车行40公里,便来到简州新城人才公园,目前已初步建成、下月即将开放,决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陈茂禄向记者介绍,新城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预计到2030年人口规模将达50万。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简州新城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处处把人的需求摆在首位。

  按照规划,人才公园周边将配建市民文化宫、人才小学及幼儿园、人才公寓等服务设施。不远处,一条4.5公里长的涟江绿道正在火热建设中。

  “新城绿化覆盖率超过45%,今后,市民走出家门,步行100米可进入绿道,500米可进入公园,2公里可进入森林。”成都市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透露。

  与这种宜居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共融共生的,是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在成简快速路和龙马大道交汇处的一处工地上,吉利学院主体工程正在全速推进。未来,聚焦智能制造、新经济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简州新城将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大家追求的是更加宜居的生活品质和更加生态的居住环境。”成都市规划局总体规划管理处副处长胡双梅介绍,“需要更多关注人本身的需求,这也是公园城市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出发点。”

  公园城市并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

  如今,“公园城市”这个名词在成都已是妇孺皆知。

  在成都郫都区郫筒街道双柏社区,社区公共空间被搬到了摸底河绿道边上的创智公园内。这个公共空间里面配置了图书阅览、创客咖啡、社区教育服务等功能。一条3米宽的游步道及便桥,将旁边的无人超市、露天舞台、树阵广场及水景平台等功能区串联成了完整的生活体系。

  双柏社区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人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理想去处,他就可以上午去绿道漫步,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下午到公共空间看书。

  有专家认为,成都探索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践行,有助于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1
【纠错】 责任编辑: 卓越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华盛顿民俗节上演叠罗汉
华盛顿民俗节上演叠罗汉
哺育
哺育
新华社国内照片一周精选
新华社国内照片一周精选
俯瞰夏日西湖
俯瞰夏日西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067112309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