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27日电 题:物联新城三大“怪”:地下黑匣、耕牛项圈和农民飞手
新华社记者刘菁 袁慧晶
掘地三尺不如方寸黑匣,地下管网维护靠它减少马路“拉链”;百人巡守不如一枚项圈,铁路开放路段靠它拦住耕牛进入;手动喷洒农药不如遥控无人机,农民执飞靠它喷药用时缩短90%……记者日前在传统老工业城市江西鹰潭市看到,物联网的全覆盖和广应用正在让这座物联新城“怪”事越来越多,并渐渐不足为怪。
方寸黑匣让管网维护少开马路“拉链”
马路“拉链”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困扰,却又似乎无可奈何。电力、通信、燃气等多种地下管网需要检修时,只能开“拉链”掘地三尺。在鹰潭,一个神秘“黑匣子”大大减少了“拉链”的开合次数。
在鹰潭市信江新区站江路一个路口拐角处,记者看到了这个神秘黑匣。打开电力井盖,埋在地下约两米的电缆中间接头处有一个方寸大小的方盒,薄薄的温感芯片就附在方盒上。
“这是一个地埋电缆温度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预判电缆发热隐患,起到降低线路故障率、杜绝电缆沟起火等事故的作用。”鹰潭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工作人员喻旻介绍说,过去排查电缆高温隐患,要打开一个个井盖甚至挖开马路查看,如今只需打开手机端应用就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如果电缆温度接近预警线,黑匣会迅速向手机端报警并提供具体位置的图片信息。
喻旻说,由于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穿透性问题,即使在井下2米也不用担心温测数据丢失。而一块黑匣子的电池使用寿命长达7年。目前鹰潭城区范围内主要街道的10千伏电缆中间接头处都安装了物联网黑匣,鹰潭市供电公司将在今年内完成300多个黑匣子的安装,实现“全景化、智能化”电缆安全监控全域覆盖。
耕牛项圈让铁路巡护不再“慢半拍”
鹰潭市境内有多条铁路干线,其中开放式路段近百公里,沿途村庄、农田较多,耕牛上道是威胁行车安全的重要隐患。鹰潭铁路护路办主任裴浩君说,除上百名护路志愿者,他们还在重点路段加派30人密集巡守,防范耕牛靠近铁轨,但依然感觉力不从心。
从今年7月开始,鹰潭市护路办选择铁路沿线耕牛较多的村庄试点,让耕牛戴上一个装有智能追踪器的项圈。负责研发项圈的江西移动鹰潭分公司集客部副总经理严传生介绍说:“项圈能准确定位耕牛活动范围,如果它距离铁路两百米且三分钟内没有离开,项圈将发送警报到巡守人员的手机上。”
相对于固定的电缆测温数据传输使用窄带低速物联技术,耕牛这种移动物体数据的传输则使用了中速物联技术。鹰潭市信息办主任胡海俊说,鹰潭正打造满足“高、中、低”不同速率需求的全系列物联网,目前低速物联网实现全域三网覆盖,中速物联网建成移动、电信两张网,为高速物联网5G的到来做好铺垫。
无人机喷洒农药让农民有了新职业
鹰潭市余江县平定乡洪万村村民艾福娥如今有了新职业——植保无人机飞手。过去农田喷药都是靠人工背上10公斤药水、在烈日下戴着口罩手套进行,现在她站在树荫下动动手指遥控无人机就能完成作业,“原先一亩地人工喷药需要20分钟,用无人机不到2分钟。穿皮鞋也能干农活!”
生产植保无人机的中轻智能公司副总经理桂永斌说,无人机飞行和喷药路线是根据田块面积和形状预设的,存储在无人机的控制芯片上,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艾福娥所在的飞防队有13台无人机、12名农民飞手,飞手一天最多时能为三百亩农田喷洒农药、赚一千多元钱。
有了植保无人机不仅让种粮大户有了现代经营新技术,也让一些农民获得了新职业。余江县目前由农民组成的专业飞防队接近30支,仅中轻智能就培养了80多位农民飞手,越来越多的农民申请考证。
昔日以铜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鹰潭正在成为一座“万物互联”的智慧新城。全市目前有124家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产品42款,如下雨天自动关闭的智能窗户、装上智能芯片后自动调整用料的铜加工生产线等等。截至去年底,仅江西移动鹰潭分公司的“物”联用户就突破67万。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