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大熊猫百科丨回“家”!野放先驱“祥祥”
2017-11-30 16:44:21 来源: 新华网百科四川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个“熊”档案

  我国野化放归的第一只大熊猫“祥祥”。

  姓名:祥祥

  性别:雄性

  出生日期:2001年8月25日

  去世日期:2007年初

  出生地:四川卧龙

  谱系号:531

  父母:龙古(母亲)、大地(父亲)

  双胞胎哥哥:福福

  “熊”生大事

  2001年8月25日,与双胞胎哥哥“福福”一同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基地。

  2002年7月,与哥哥断奶后进入“熊猫幼儿园”,由饲养员照顾,性情温顺。

  2003年7月8日,随着全世界首次大熊猫野外放归培训工程正式启动,成为第一只接受野化训练的大熊猫,被单独放到卧龙核桃坪半野化培训圈。渐渐学会自己采食、寻水、筑巢、自我保护等生存本领。

  “祥祥”在核桃坪采食。

  2004年9月15日,戴着无线电项圈“住”进海拔248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二期野化培训圈,进入野化培训第二阶段。领地意识进一步增强,逐步摆脱对人类的依赖。

  2006年2月17日,专家论证认为,“祥祥”已基本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择机放归野外栖息地进入第三期试验——完全野外放归研究阶段。

  2006年4月27日,被成功回捕,接受放归前最后一次体检,并接种了防疫疫苗、戴上了GPS项圈,放归野外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祥祥”接受麻醉体检。

  2006年4月28日,戴着GPS项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正式放归自然,成为世界上第一只经野化训练并放归自然的圈养大熊猫。

  2006年4月28日,全球首只经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祥祥”走出铁笼,回归山野。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2006年12月13日,项圈信号显现突发性长距离移动。

  2006年12月22日,被发现背部、后肢掌部等多处受伤,被带回接受治疗。

  2006年12月30日,伤情恢复八成后,被再次放归自然,继续独立生活。

  2007年1月7日,项圈损坏,无线电接收信号消失,科研人员搜索无果。

  2007年2月19日,尸体在雪地上被发现。剖检表明,“祥祥”前左侧胸腹肋部严重钝性损伤,推测因领地和食物与野生大熊猫发生过打斗,在逃跑过程中从高处摔落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滚滚一家亲

  “祥祥”

  哥哥:“福福”

  母亲:“龙古”(又名“泉泉”)

  父亲:“大地”

  熊猫知识“八一八”

  ·“祥祥”的离开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是培训方法,“祥祥”是从亚成体开始培训的,也就是两到三岁之间,它在野化培训之前是靠人工饲养,对人建立了很强的依赖性,防御能力、警戒意识不够。

  第二是性别选择和竞争能力培养,“祥祥”是雄性大熊猫,它到了育龄期的时候就会争夺领地和交配权。相比野生大熊猫,在圈养同龄大熊猫中体格最健壮、反应敏捷、学习能力强的“祥祥”在野外生存竞争能力依然较差,特别是攻击和防御能力很弱,这让人们认识到圈养个体与野生个体差距的巨大,以及野外大熊猫个体间竞争残酷的事实。

  第三是放归地选择,“祥祥”放归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比较大的地方,竞争对手较多。

  正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专家张和民及周小平指出的那样,“祥祥”回归自然,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生存,而是野生大熊猫是否能够接受它。在深刻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之后,2010年7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第二期项目,改变了主要的培训方式,形成了“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方法。(部分图片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维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小火车展看“纽约”
小火车展看“纽约”
菲律宾手工开矿人生活实录
菲律宾手工开矿人生活实录
航拍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航拍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叶色斑斓
叶色斑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