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立足本土、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环保”影片何以斩获国际大奖?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在今年6月底闭幕的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塬上》从2000多部影片中突出重围,获电影节最高奖——圣乔治金奖。这是中国电影近3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一部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还乡人的视角,揭示当代中国乡村真实面貌的影片,为何能够斩获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
日前,由中国电影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铜川市委宣传部主办,《电影艺术》编辑部承办,该影片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认为,立足本土、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电影《塬上》根据作家钟平的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国新锐导演乔梁执导、演员高子沣等主演。影片聚焦生态环境,讲述了在北京工作的一名记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报道国宝朱鹮的过程中,围绕朱鹮发生的利益纠葛和曲折故事。
据介绍,这部电影在今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了全球首映,能容纳1500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现场反响热烈。电影节评审团主席这样评价这部影片:“影片以客观冷峻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困惑,展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积极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这部影片以当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保问题为主题,用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实展现了渭北塬上铜川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变革,生动诠释了人类、自然与发展的内在关系。
编剧赵葆华认为,该片的表层故事是环境污染,但引出的却是塬上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同时,它还有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影片中的朱鹮不仅是具象,而且是意象的——象征着绿水青山的好环境和祥和富足的好日子。
专家表示,影片通过镜头,体现了基层群众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环境生态的巨大变化和我国政府为环保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塬上”和“朱鹮”是非常典型的文化符号,它的获奖是西部电影的转折和升华,激励了电影行业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坚守。
“《塬上》用文艺片的方式,表现了主旋律的理念,体现了主旋律影片艺术化水平的提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
-
奔波在大城市的你,愿意打拼到多少岁?
2017-11-25 08:48:47
-
国际素食日,盘点素食者的全球十大旅行胜地
2017-11-25 08:54:26
-
寒冷时节如何预防流感 三个小妙招抵御感冒
2017-11-25 10:06:12
-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更要有一流文化
2017-11-25 10:06:12
-
中国“地沟油航班”首次跨洋飞行
2017-11-25 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