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18日电(记者 王自宸)在乘客眼中,他是拾金不昧、热心快肠的好的哥;在乡邻眼中,他是招之即来、有求必应的老大哥;在农民工眼中,他是化解纠纷、讨薪维权的主心骨;在流动党员中,他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火车头”……
他就是湖北宜昌农民工共产党员王华君。
好事做一路 大爱满车厢
整洁的衬衫、真诚的微笑,还有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这是出租车司机、农民工党员王华君给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39岁的王华君出生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的大山深处,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就来到宜昌打工。他在工地上打过杂,在中巴车上卖过票,一心想着通过勤奋努力改变命运。雇主看他踏实肯干,便资助他学习驾照,让他跑起了出租车。王华君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那是2000年3月的一个雨天,王华君送乘客时发现一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正焦急地在路边拦车,等他返程时,发现这人还站在雨中。他便把车停到路边,把这名双腿萎缩的残疾人抱上车。交谈中,王华君得知这这位残疾人叫杨丽华,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以往打车,司机往往嫌麻烦对她避之不及。这趟车,王华君没收车费,却留下自己的电话,让她需要用车时直接打电话。
就是这样一个承诺,王华君坚持了17年。
好事做一路,大爱满车厢。当出租车司机以来,王华君安全行车200万公里,做到了行车零事故、服务零投诉,拾金不昧120多次,归还旅客遗失的物品、现金达135多万元。
甘心“不务正业” 情牵入城乡亲
当的哥真情服务乘客是职责所在,从农村出来的王华君,深知农民工进城不易,在乡亲们找工作、讨工钱等艰难时刻,他也总是倾情相助。
陈鹏是秭归县水田坝乡人,为偿还母亲治病欠款只身来到宜昌。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无一技之长,工作一直不稳定。一位老乡告诉他,有难事可以找王华君帮忙。
“我跟王华君不沾亲带故,他怎么会帮忙呢?”陈鹏想。当他抱着忐忑的心情找到王华君时,王华君只说了一句“我一定尽力帮忙。”接下来一周,王华君放下工作,带着陈鹏走遍宜昌城区大小工地,最终帮他找到一份开塔吊的工作。
秭归县在宜昌务工的农民工有2.8万人,分布在各行各业,生活工作中难免遇到困难。为此,2014年9月,在秭归县总工会和宜昌市伍家岗区总工会的支持下,王华君出任秭归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并聘请2名法律顾问,建立8人的维权团队,以志愿服务形式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5年6月,秭归县屈原镇的肖勇因建筑老板拒不承认11万元的工程款,讨薪未果要跳楼寻短见。得知此事后,王华君带着律师就往现场赶。听到王华君浓浓的乡音,肖勇听从了王华君的劝告,从楼顶上走了下来。随后,在王华君的组织下,涉事各方坐到一起,通过摆事实依据、讲政策法规,施工方当场签订了支付协议,并在三天后支付了拖欠的工程款。
王华君带领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一班人,在宜昌城区秭归农民工集中地设置54个农民工服务联络站,密织起农民工教育、管理、服务网络,近年来解决大小纠纷百余起,维权金额超过1300万元。
夯实基层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进城务工的农民中,不少都是流动党员,如何让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王华君想到了成立“流动党员之家”,将漂泊的党员组织起来,协助城市基层治理,促进农民变市民。
“能不能申请成立一个党支部,把在宜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2013年5月初,王华君在一次同乡聚会中谈到了自己的想法。几个人一拍即合,当晚便开始电话联络秭归在宜昌的流动党员。
在王华君带领下,秭归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分区域设置8个党支部,带领622名党员定期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坚持在QQ群上组织理论学习、在晚上开展主题党日、在业余和休息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此外,还开展学说普通话、签订劳动合同、掌握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党员提升素质、增强能力。
据统计,秭归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党员年均办实事好事8件以上,大家在践诺服务中找回了自信,享受了荣誉。4年来,党组织发展新党员19名,有110多名优秀务工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王华君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事迹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出租车行业创劳动和谐关系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百优农民工、宜昌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始终铭记着入党誓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王华君说。

-
雷曼破产九周年:全球金融监管放松需要三思而后行
2017-09-18 08:39:04
-
梁建章:东北最需要的是“产人”政策
2017-09-18 08:37:43
-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可认定为论文,你怎么看?
2017-09-18 09:42:01
-
网络安全小贴士:如何靠谱地使用“公共Wi-Fi”?
2017-09-18 09:42:06
-
清华重申"不会游泳不毕业" ,首场测试几人过关?
2017-09-18 1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