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24日电(记者 刘怀丕)“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夏日清晨,嵩山上的风光,正如电影《少林寺》主题曲中所唱的那样美。早上6点多,趁着天凉快,52岁的王彦涛拄着拐杖,背上急救药和水,向山巅的嵩山国家基准气候站进发。
气候站位于嵩山跑马岭上,目前共有7个人。作为站长,王彦涛已在这里工作了30年,经常笑称自己在嵩山练了一辈子的“气(象)”功。
资料显示,嵩山上的这个气候站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摄氏度,最大风速达到每秒44.7米。气候站的主要任务是观测云、能见度、雨等,给气象预报及全球气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脚下的山路蜿蜒崎岖,到气候站有七八公里远,有些地方要手脚并用。王彦涛年轻时最快用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如今却需要近4个小时。走了一段,王彦涛满头汗珠,停下来喝点水,继续前行。这样的路,他已走了几十年,或许还要走到退休。“为保护山体原始面貌,嵩山上已不允许修建公路。”王彦涛说。
山上的气候站是个“回”字形天井院,院前是气候观测场,一角建有一座高12米的风塔。站里的观测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小时到观测场巡查一次仪器,每三个小时向上级发报一次数据,每10天需要爬上风塔检查一次。
24岁的蔡冠杰是气候站里最年轻的观测员,爬上风塔检查的工作做得最多。“塔上的风呼呼响,刚开始挺害怕,后来习惯就好了。”蔡冠杰说。
“打雷下雨,别人往屋里跑,我们往外面跑。”王彦涛自嘲说。因为要观测雷电的方位、雾的来去、云的形状等,越是极端天气,越是需要观测员走到室外观测。
坚守在高山上,除了工作艰辛,观测员们的生活也很枯燥。在气候站上班,想要下山,短则10天一次,长则20天一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近年来,上山的“驴友”增多,给“驴友”指路聊天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乐事。
“在气候站工作,能让人静下来,更好地修炼心性、钻研业务。”28岁的观测员蒋超说。
气候站曾流传着“八大难”:吃水难、吃菜难、用电难、行路难、就医难、沟通难、找对象难、子女上学难。如今,在政府的关照下,站里已解决了吃水、用电等不少难题,观测员们还自力更生解决了吃菜难的问题。
气候站的院子里已经种上了土豆、韭菜和青菜,玉米也长了一人多高。等到秋季收获时,观测员们还会把多余的土豆等蔬菜深埋储藏,作为过冬之用。
长年坚守在寒冷潮湿的高山气候中,王彦涛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但他并不后悔当初上山的选择。
“在高山上工作,经受了艰难困苦考验,人生价值在气象事业中得到了最大体现,我很骄傲。”王彦涛说。
-
我国向世界开放共享全球地球观测数据:全球玉米供应量达历史最高水平
据悉,报告主要基于多源遥感与气象数据,对2016年度全球65个农业生态区的气象条件、全球7个农业主产区及中国7个农业分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全球粮食产量与供应形势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分析,并对2017年全球粮油生产形势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报告。2017-07-15 11:25:43
-
我国投超20亿建海底科学观测网:观测东海和南海
2017-05-28 07:37:03
-
我国启动夏季青藏高原东移云团垂直结构观测试验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日前在武汉宣布启动夏季青藏高原东移云团垂直结构观测试验。2017-05-25 11:07:23
-
盘点2017年十大最美高校录取通知书
2017-07-24 10:30:13
-
猛虎到"熊袭",动物园危险为何难杜绝?
2017-07-24 08:11:43
-
暑期兼职多陷阱 有大学生没干活先被收“保证金”
2017-07-24 10:29:13
-
整形美容暑期缘何火热 大一新生:可以开始新生活
2017-07-24 10:29:13
-
是否降低刑责年龄 争议在持续
2017-07-24 1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