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北京:小桥流水“现”前门
2017-05-22 18:16:23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北京:小桥流水“现”前门

  新华社记者季小波、张漫子

  “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伴随城市改造的逐步推进,古人诗词中描述的江南水乡美景,近来悄然出现在首都北京前门一带的胡同里,而且无缝嵌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地处前门东南侧,“水乡”就藏在这个社区里:一片平房中间,一条长约600米的小河横亘在人们面前,从约百米长的亲水木栈桥步入、沿河道前行,一路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数座石桥横跨水上,几座充满古朴气息的凉亭,与河边的民居平房相得益彰……

  这条河叫“三里河”,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明《河渠志》有载:“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 而“正统年间修城壕”的确切年代,则来源于《明实录》:“自正统二年(1437)正月兴工,至是始毕”的记载。

  岁月更迭,沧海桑田。数百年间,北京城几经变迁,小河不再,杂院林立,前门一带也成了北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为重现历史风貌,使百姓生活得更好,在搬迁腾退部分居民后,从去年8月起,东城区开始重修三里河。

  “花大力气重建这条河,是想从环境入手,让本地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负责建设的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金梅说。

  今年4月,重修工程完工,小河重见天日。

  有水则灵。短短一个月,这里的小桥流水成了当地居民的最爱。每到华灯初上,河边扶老携幼散步的居民就会多起来,人们在这里漫步、休憩或驻足。

  “改造前这里又脏又乱,胡同窄小狭长,低矮的平房一间挨着一间,屋顶上长着草。”退休铁路职工丁淑凤已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现在每天早晚都会来小河边散散步,“改造结束后,我头一回进来时,几乎都认不出来了,真不敢相信,家门口能变得这么好看。”

  新的河道延续了绵长的历史文脉。记者看到,河道沿途有不少文物保护建筑,如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等。

  “这里共有文物古建筑26处,其中会馆有18处。这里还有前门独特的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和梨园文化。我们希望以这条河为纽带,开发挖掘前门地区的历史文化。”设计师朱儁夫说。

  河岸边,一块块绿地沿着河道弯曲形态自然展开;河面上,漂浮着水生植物;河水里,一条条锦鲤在欢快游着……东城三里河在建设过程中,依据历史上河道位置和走向,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突出历史、人文、生态、艺术特点,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

  “搬走的时候很舍不得。”记者偶遇一位“故地重游”的吴姓中年男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来住的老房子被拆除了,一家人自愿置换到了附近不远的地方,改造后常回来散散步,“这里还有很多熟悉的东西都保留了下来,感觉很亲切。”

  北京市市长蔡奇近日提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要坚持风貌协调、统筹规划,整体考虑街区生态重构。要改善人居环境,让街巷胡同有绿茵处、有鸟鸣声,为居民们留一片安静、舒适的公共空间。

  重修的东城三里河一带,不论是胡同里,还是小河边,都环境整洁,很难找到乱扔的废弃物。

  大江社区党委书记李文生说,工程自开建以来就得到社区居民大力支持,居委会特意制定了《社区公约》,成立了“前门人家”志愿服务队,开展绿地认领、保护工作,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很感动,超过预期。”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顾问专家王世仁说,好就好在“既旧又新”,这里既保留了三里河的历史文化元素,又融入了很多有地区特点的新自然元素。

  作家苏叔阳应邀撰写了《重修三里河记》。在他看来,这片景观最大的特色是与前门大街“动静呼应”。

  “前门大街是全世界游客来京旅游必来的繁华之地,而在咫尺之外,本地居民却能生活在一片静谧的风景之中,既巧妙,也不易。”苏叔阳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嘉年华上演全城“欢乐颂”
    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嘉年华上演全城“欢乐颂”
    北京早高峰降雨 行人冒雨出行
    北京早高峰降雨 行人冒雨出行
    高温天 乐漂流
    高温天 乐漂流
    考古专家披露邺城遗址发现的北朝舍利函详情
    考古专家披露邺城遗址发现的北朝舍利函详情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19112101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