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把“软要求”变成“硬规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综述
新华社记者 罗沙、黄小希
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气神”。
道德滋养法治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
“罄竹法语”——广东东莞长安公园的一处景观:一个形似古代竹简的雕塑立于花丛中,“翻开”后,上面印刻着中国古代法学家的治国理念和格言名句。
这是东莞首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公园。“普法小广场”“法语敲窗”“良法善治亭”“法墨长廊”等数十个核心价值观景观,巧妙融入公园的线路和自然环境中。公园所在的东莞市长安镇党委委员张冲说,长安镇把价值观融入公园建设,希望人们在游憩中体悟法治脉络,感受法治精神。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分量深厚。
“法治信念是对法治所蕴含的价值观高度认同的心理机制。”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木才看来,一个人的道德觉悟提升了,就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了,法治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法治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山东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加强道德文化领域相关立法,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和乡村文明行动,以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为切入点,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为重点,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江西省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法院、媒体、银行等部门共同建立“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成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用善法有力支撑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公民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守护道德底线 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配偶因高利贷、赌博、吸毒而负债累累,离婚后另一方还要帮着还债?今年年初,司法实践中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引起人们的讨论。
2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婚姻法司法解释作出补充规定,强调虚假债务、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同时,最高法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法院正确适用法律,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正确处理夫妻债务,推进和谐健康诚信经济社会建设。
“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唯有充分用好法律这道“硬规矩”,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道德与法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促“和谐”——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为维护和睦家庭关系筑牢更加完备的法律屏障。
立“诚信”——刑法修正案(九)“重拳”打击考试作弊等行为,守护公平诚信的道德底线。
讲“文明”——网络安全法在总则中明确,“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扬“爱国”——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侵犯“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邱少云亲属提起的人格权纠纷案,发布保护英雄人物名誉权典型案例。
……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转化为法律的精神、宗旨、原则,法律更好地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养成和践行。
“道德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从基层普法工作做起,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起的鲜明道德导向。”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镇白岭村第一书记张金韶说。
德治法治相得益彰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生活基本遵循
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苎园村口,开杂货铺的村民黄锦文说:“出门不用锁门,回来后家里东西一样都不会少。”
当地百姓的安全感,与“全民参与”的法治意识密切相关。古田全镇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平安”的良好氛围,县里司法部门还牵头为镇里每个村聘请一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各方面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政府带头讲法。2016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规范化、长效化,进一步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百姓自觉用法。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从出台八项规定,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少数”带头走正路扬正气,发挥上行下效的带动效应;
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到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全民行动、人人参与的局面不断形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动力。
放眼神州,持续深入推进的法治宣传教育和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带动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共同开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共同描绘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图景。
-
中央和国家机关系列法治讲座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5月10日上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系列法治讲座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05-10 18:32:32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法典编纂撬动法治未来
着力加强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是即将施行的民法总则的突出亮点,也将有效统摄和引领民法典的编纂。2017-04-21 12:20:27
-
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 “快播”案等入选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公布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评选结果,聂树斌被宣判无罪案、“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白恩培受贿被判终身监禁案等十大案件入选。2017-04-20 14:57:23
-
夏天来了,这道降脂菜谱吃起来
2017-05-16 10:58:36
-
不交养老金,这账算的对吗?
2017-05-16 10:58:37
-
你认同吗?90后遭遇“中年危机”
2017-05-16 10:58:37
-
共享充电宝,风险你都了解过吗?
2017-05-16 10:58:37
-
教育部:高中阶段招生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
2017-05-16 09: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