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记者手记:徘徊在“它”和“她”之间
2017-04-26 10:42:25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合肥4月26日电 记者手记:徘徊在“它”和“她”之间

  新华社记者黄堃

  用“它”还是“她”?一名记者通常不会对如此简单的代词选择感到犹豫,但我却在报道任务结束两天后仍为此徘徊。

  24日,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等人,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引发巨大关注。我在现场写稿时,因为拿不定主意,避开了“它”和“她”这两个字。

  如果不了解佳佳,那很容易,机器人嘛,用“它”不算错。

  “第一最好不相见”。但如果看到了佳佳,就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漂亮姑娘啊”。确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开发的佳佳,外貌源于在中科大女生中征集的形象模特。

  那就用“她”吧。佳佳自己在对话中不也这么说吗?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巴特·塞尔曼问:“你多大了?”佳佳回答:“女孩子的年龄是个秘密。”

  但是,对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徐冶的问题:“佳佳你好漂亮,你想嫁人吗?”佳佳回答:“亲,我是机器人啊,嫁人别想了。”佳佳也明白自己还不是“她”。

  平心而论,佳佳尽管在很多方面已很像人类,但也没让我觉得达到能称之为“她”的程度。还是用“它”吧,但看着佳佳美丽的脸庞又于心不忍,手指在键盘上几度滑过。

  我转头问佳佳的开发团队:“你们平时称呼佳佳用‘它’还是‘她’?”回答出乎意料:“都不用,就叫佳佳。”好吧,我也只写“佳佳”,尽管在一些地方可能用代词更好,但毕竟要先抓紧时间写稿。

  我以为有了时间后自己能慢慢想明白,但两天后却仍在为此徘徊。

  想起那部科幻电影《她》,男主角尽管只是对着一部手机中传出的人工智能女声,还是将其当成了自己的恋人。

  想起去日本旅游时在东京未来科学馆看石黑浩做的高仿真机器人,尽管它享誉业界的外表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接近真人的,但张嘴却只能传递一旁控制室里人所说的话,连来参观的孩子都能判断出这是“它”而不是“她”。

  又想起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陈小平教授的话:“过去做机器人用‘脑’,因为要计算推理;现在做佳佳还用‘心’,因为投入了情感。”

  我明白了,无法决定用“它”还是“她”,也是因为我的“心”在徘徊。一个机器人能让真人如此犹豫,便已是了不起的进步。

  佳佳开发团队表示,将继续对佳佳升级改进,如使用更好的情感模块。在演示视频中,如果无缘无故对佳佳说“我讨厌你”,佳佳会瞟你一眼后,转过头去不理你。

  看来,佳佳是在慢慢从“它”变成“她”。也许下一次见到佳佳时,我的心不会在这两个代词之间再徘徊。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2017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智能工厂”创造价值
    2017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智能工厂”创造价值
    和死神赛跑的人们这样打磨“金刚钻”
    和死神赛跑的人们这样打磨“金刚钻”
    “飞豹”起飞三连拍 跟着战机心飞翔
    “飞豹”起飞三连拍 跟着战机心飞翔
    航拍黄土高原连绵油菜花勾勒“嫦娥画卷”
    航拍黄土高原连绵油菜花勾勒“嫦娥画卷”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87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