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白阳)几年前,为了救患上尿毒症的独子,河南郑州的贾女士和老伴背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儿子还是在准备换肾手术的前4天离开了。
“我现在五六十岁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病了、老了,不能动了怎么办?找兄弟姐妹的孩子来照顾,一次两次还行,总不能一直那样,感觉自己像个累赘似的。”她说。
在河北保定,市民刘欣的八旬老父多年前因脑血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前他请了两个保姆照顾父亲,可由于护理不到位,父亲生了褥疮。无奈之下,他将父亲送进了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原来担心别人说父母养你这么大,老了竟然被送进养老院不管了。现在才发现,父亲进了有专业护理的养老院后,精神面貌确实明显不一样了。”
根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然而,面对近年来日益增加的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人等群体,制定于30多年前的民法通则已不能完全覆盖。
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纳入被监护人范围,这意味着像贾女士、刘老先生这样的失独、失能等群体将“老有所依”。
民法总则同时明确,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对此,专家指出,村居委会等组织目前在照顾失护老人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未来着想,由政府主导的专业养老院应发挥更大力量,让民政部门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符合我国国情。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孟强表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员全国流动频繁,完全由家庭成员承担监护职责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民法总则明晰了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监护人的指定、监督、撤销方面的职责,以及直接担任监护人的情形和具体顺序,构建了家庭监护、社会监护、国家监护三位一体的现代监护体系。
“民法总则扩大监护范围、强化民政部门监护责任,对年老失能者等弱势群体特殊关爱,既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制度设计上以人为本,还体现了政府敢于担当、切实为人民服务的法治理念,这种进步值得肯定。”孟强说。
-
中国民法典的“精神引领”——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宪忠谈民法总则基本原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诞生,拉开了中国民法典时代的序幕。民法总则规定的基本原则,将成为包括民法典在内的中国民事立法的精神引领。2017-04-20 11:06:25
-
你该知道的《民法总则》:制度要从中国现实土壤中生长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民法总则通篇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2017-04-20 07:51:39
-
民法总则未成年人保护之变:“小大人”门槛降至八岁
民法总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不少内容就和青少年有关。2017-04-09 08:08:15
-
【影巢周刊】春心无处不飞旋
2017-04-22 13:49:00
-
《朗读者》等节目这么火,能代替阅读吗?
2017-04-23 12:10:35
-
盘点那些有“世界图书首都”美誉的城市
2017-04-23 12:10:35
-
这些"五花八门"的民生补贴,总有一款能惠及你!
2017-04-23 12:10:35
-
敲黑板!未来几个月将有这些大事影响你的生活
2017-04-23 1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