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座承载了多少人乡愁的城市,锁住了多少人味蕾记忆的故乡。
“33号口缸米线”店“藏”在昆明市五华区文化巷33号,坐落在青瓦灰墙间的小店,伴随着岁月和风雨磨损了的风光,只剩下小锅米线的香味在风中飘散。
留住米线的原味
5月28日,小锅米线。新华网 刘云 摄
5年前,段春萍与丈夫的米线店开业了。5年间,他们用一碗碗小锅米线留住无数人的脚步。也是靠着这5年的不断努力,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现在分店的生意也已步入正轨。
这些年,段春萍煮的小锅米线味道渐入佳境,这离不开婆婆李玉萍的悉心指导。取一口小铜锅,锅里倒入骨头汤,放入肉末和酸菜,待米线煮开,放入韭菜,加入调料,起锅倒入口缸中,一碗浓郁酱香的小锅米线便制作完成了。
5月28日,李玉萍和孙子。新华网 刘云 摄
李玉萍一家早年在安宁开店,卖的便是小锅米线,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制作小锅米线的李玉萍,长大后继承了母亲的手艺,来到昆明关上,把小锅米线卖进了昆明城。
要煮得一碗美味的米线需配上好的酱料。酱料的熬制至关重要,锅里加底油,把鲜肉末炒香,再加入豆瓣酱慢慢熬制,时间与火候共同成就出好味道。酸菜是重要的调味配菜,也是米线汤汁酸爽可口的关键所在。酸菜原料是段春萍的妈妈亲手栽种,腌制过程更是离不开妈妈的一双巧手。
留住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父母每天都给早起上学的段春萍做早餐,盛早餐的碗是一个搪瓷口缸,端着边走边吃。抬着色彩鲜艳、纹饰繁复的搪瓷口缸边走边吃,这成为了段春萍儿时的生活记忆。
5月28日,段春萍和儿子。新华网 刘云 摄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更多人知道以前昆明人的饮食文化,段春萍选择用口缸来为米线“摆盘”。每当被问起其中的缘由,段春萍总是会借机回忆起那温暖的过往,讲起婆婆卖米线的故事。
5月28日,段春萍正在打扫卫生。新华网 刘云 摄
古巷幽幽岁月深, 青石老街印旧痕。人们不停寻找美食,不停寻找关于老昆明的回忆,而回忆永不褪色。一个口缸,装不尽的是生活的味道,装不尽的是城市的乡愁。(完)(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