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27 14:11:03
来源:文汇报

牛劲十足!90岁画坛名家汪观清以大型铜雕牛贺新春

字体:

  1月26日起亮相人民广场地铁站中心广场的汪观清大型铜雕牛《金牛迎春》。一并呈现的,还有汪观清手书的春联“心凝百载承伟业,力聚九牛谱新篇”。

  每逢牛年将至,海派名家汪观清都格外忙碌——“黄胄的驴子汪观清的牛”,他笔下的牛在画坛享有如是美誉。近日,90岁高龄的汪观清第一次将平面的牛“转译”成立体的牛,一尊长达2.4米的大型铜雕牛《金牛迎春》,比真牛还要大。牛年新春之际,这件作品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邀约,昨起亮相人民广场地铁站中心广场,喜迎南来北往的乘客。一并呈现的,还有汪观清手书的春联“心凝百载承伟业,力聚九牛谱新篇”。

  上一个牛年2009年大年初一,本报曾就“汪观清百家百牛翰墨珍品展”刊发专访《八旬画家对“牛”情有独钟》。今年的铜雕牛,寄予了艺术家新的希望和祝福:愿这强劲的 “牛气”能给人民和城市带来好运,“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辛丑牛年,中华民族的儿女定能像牛一样,奋力耕耘和奉献,上下一心,砥砺前行,再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辉煌”。

  国画笔墨用于立体塑造,牛的精气神将为更多人感知

  在青浦徐泾的画家村,记者见到了时常自谦为“老牛”的汪观清——他在画坛耕耘了70载,“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张长约两三米的大画桌,就放置在小楼最宽敞的一间屋子里,磨墨铺纸,汪观清的一天从画桌前开始。墙上一幅丈二尺幅的《乳犊图》是他的得意之作,画中大牛温厚,小牛娇憨,脉脉温情溢出画面。生命里、创作中那些与牛的缘分,汪观清娓娓道来。

  以画牛驰名画坛的汪观清,早在1985年就在承载着拓荒牛精神的深圳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牛画主题展。1997年的牛年,“汪观清牛年画牛”亮相当时刚落成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展厅,同年他还为庆祝香港回归绘制了一百枚墨牛首日封。2009年的牛年,“汪观清百家百牛翰墨珍品展”登上金茂大厦。即将到来的这个牛年,他则特意选择了大型铜雕的公共艺术方式,让牛的精气神为更多的人感知。

  汪观清此次创作的铜雕《金牛迎春》,是一头遒劲的牛,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气宇轩昂间,饱含着中国笔墨的精气神——艺术家特意不讲究以西法的结构、质感等细节来雕琢形象,而尝试将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简洁写意的表现方法用于立体塑造。这头牛的原型,来自汪观清上世纪80年代的一幅旧作,笔墨酣畅,生动洒脱。他说,历经极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新的一年,全国人民都格外需要十足的牛劲、冲天的牛气。这件铜雕结束在上海的展出后,将捐赠给汪观清家乡安徽歙县,永久伫立在汪观清新安艺术馆前的广场上。

  钟情于牛的汪观清告诉记者:“与我感情深厚的母亲正是属牛的,她这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总让我想起牛的形象。”汪观清的家乡,在黄山脚下、新安江边。纵然这里美得像一幅水墨画,可留守在村子里、撑起整个家庭的几乎都是女人。“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淳朴又善良的传统农村妇女,直到80多岁还在地里干活。”画起牛,他总情不自禁将对母亲的情感融入笔端。

  汪观清与牛,还有过一段甘苦自知的岁月。上世纪70年代中期,汪观清曾深入安徽的练江牧场长达两年,当时他边劳动边辅导知识青年美术创作,由此有了大量与牛相处的机会。观察各种牛的身体结构、举止神态,他画了许多写生。当这些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他日后蜚声画坛的牛画也渐渐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画牛令他“放飞自我”,却由此收获国画技法上的创新

  虽然牛画得很“牛”,汪观清早年闻名画坛,凭的其实是在连环画创作上的深耕。自1952年出版第一本连环画《爱情》起,约30年里他总共创作了70多本、一万多幅连环画,其中摘得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的《红日》再版过九次,总发行量近两百万册。当时与他一同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专职画家的,还有顾炳鑫、程十发、刘旦宅、贺友直等,都是画坛响当当的名字。

  从《上甘岭》《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到《从奴隶到将军》《斯巴达克》《鸡毛飞上天》,汪观清的连环画多为工笔白描,一笔一画讲究具象、严谨。“画连环画人物,笔是紧的;画起牛来,却格外松弛,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牛让他享受着“放飞自我”,成为他闲来怡情的一种方式。

  不知不觉中,牛“引”着汪观清投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中,笔墨愈见潇洒、精到,随之而来的技法创新水到渠成。通过钻研“永”字八法,他尝试着用书法笔法把牛“写”出来。渐渐地,仅用毛笔蘸上一笔墨,就能将一头牛“写”得栩栩如生,一气呵成。这些牛有着各异的姿态,变化均来自运笔的枯、湿、浓、淡、快慢、粗细。

  从牛入手,汪观清像是打通了国画艺术的“任督二脉”。他进而将“写”牛的娴熟技法运用到 “写”人物、 “写”山水上,由此开辟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2010年世博会期间,一幅长达66米的《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就是汪观清为画坛呈上的惊喜,长卷总共画了千余个人物、几十处楼台名胜、百余个风俗故事。

  在汪观清的创作生涯中,牛或许不是最浓墨重彩的那一笔,但定是画龙点睛的那一笔。画如其人,以老黄牛之姿耕耘、冲锋于画坛的他,也早与笔下的牛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就在前不久,汪观清主动请缨担任艺术指导的“热血铸春秋 浩气贯日月——党史上著名先烈英模人物国画作品展”亮相上海龙现代美术馆。他振臂一呼,组织申城20多位擅长人物画的国画名家参与创作,自己也倾心为抗疫英雄钟南山“画像”,绘就共克时艰的决心与勇气。(记者 范昕)

【纠错】 【责任编辑:罗沛鹏 】
阅读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311139700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