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右)在布置工作。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杰,人称“全能大叔”——抗疫期间,小到关注一桶消毒液的药水配比,大到排兵布阵值守道口,从无到有设置医学观察点,都是他的“工作范围”。
这位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老法师”站在社区防控最前线,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艰苦守护百日,拥有近20万人口的马陆镇,迄今确诊新冠人数牢牢锁定在2人。
一个箭步,他冲上去拦住密接
直到现在,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陆芳依然记得2月8日那天,社区大楼门外朱杰冲上去的样子,“当时的情景,好像刻在我脑子里一样。”
那是在镇上的一个小区,就在前一天深夜,来自这里的两父子刚被确诊新冠肺炎。第二天一大早,朱杰就带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来进行终末消毒和密切接触者排查工作。社区保安、消毒人员四散在大楼门口,正进行收尾工作。
突然,一个身穿棕色衣服的身影从大楼一层出口出来,手里提个白色塑料袋,沿着无障碍坡道慢慢往下走。这不是那户确诊病例的家庭成员吗?她属于密切接触者,按照规定,马上会有专人专车来接她去集中隔离观察点,刚才答应得好好千万不能出门,怎么现在跑出来了?
现场离她最近的两三名社区保安,只戴了口罩作为基础防护,向这位阿姨连声喊着“请停一下”。远处,消毒工作人员工作完,刚刚脱下防护服。就在此时,十米开外正布置着后续工作的朱杰注意到了,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去,在距离她一米处急停,向右侧身,微微抬手。
“阿姨,请停一停,你去哪里?”
“我倒垃圾去,我还要去医院看老公和儿子。”阿姨脚步一缓,可能是家人连续确诊带来的冲击,她眼睛里有些懵,担忧又茫然。
“垃圾袋请放这里,我们会帮你分类扔掉,你先回屋里去。”朱杰指指眼前的地面,心里急,说得却格外慢,“他俩有什么情况,我们会及时告诉你,放心吧。”
阿姨呆了呆,想了一分钟,低头说着,“我也想去做检测。”边说边犹豫着往回走。
“你的想法,我们马上会跟医生沟通,会有人来照顾你的。”阿姨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内,朱杰赶紧布置消毒工作人员,重新穿一套防护服,将大楼上上下下再消毒一遍。
“你刚才没穿防护服,那是密接对象,就这么冲上去……”防保科科长李元召有些担心。朱杰笑着摇头,“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不要正面,要微微侧身,第二不要站在下风口。”其实,怎么可能不慌呢,可阻断病毒传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朱杰确实来不及多想就行动了。“病例好比一团大火,密接好比火苗,把火苗管控好了才能避免更大隐患,投入一分,收获的是十分的成果,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我怎么做,伙伴们就会怎么做”
疫情防控,关键在治,基础在防。中心现有职工196人,承担着辖区62平方公里19.07万人口的医疗卫生综合性服务,面广量大、业态复杂,各类园区、楼宇、类住宅、综合商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应有尽有,因此排摸难度非常大。
朱杰有“法宝”。一是排兵布阵。朱杰对居家医学观察队伍采取“5+2+X”组团工作模式,即组建5支队伍,每支队伍由若干个家医团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和其他科室增援人员组成,包干一片区域;每支队伍分成2个工作组,建立若干观察群,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确保了“一个不漏、一个不少”。二是靠前指挥。疫情发生以来,朱杰的“办公地点”多了起来,入沪道口、医学观察点、社区村居、工厂企业都成了临时的“办公点”,一竿子插到底。
嘉定是上海的西北大门。防控任务尤为艰巨和严峻。在战“疫”一线,朱杰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新任务一个接一个,朱杰始终迎难而上,争当迎风飞翔的“头雁”。寒潮雨雪叠加之夜,G15朱桥道口检疫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气温已至冰点,道口四周没有可挡风的建筑,寒潮侵身,数小时雨中连续奔波,朱杰的口罩早已被雨水打湿,脚趾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他依然在坚持。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直面疫情‘大考’,我是怎么做的,我的伙伴们就会怎么做。”他笑着说。(记者 彭德倩)
原标题:朱杰带领团队站在社区防控最前线,守好居民健康门
全能大叔:“头雁就要迎风飞”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