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正文

天渐凉,深秋如何养生?世界传统医药日我们听听中医的建议

2019年10月22日 10:47: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0月22日电(冯丽) 每年的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越发重视养生。眼下正值深秋季节,天渐凉,秋意浓,养生保健正当时。世界传统医药日,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听听中医如何解锁秋季养生密码。

    秋冬养生的总原则是“养阴”。秋冬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其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养生越来越重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医生张晶滢介绍,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人体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

    如今,很多人三伏天追着“冬病夏治”,进入秋季又急着“冬令进补”,殊不知传统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思想,因人而异,顺节气而行,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以顺应自然。

    张晶滢有着十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在她看来,深秋养生要让生命活动和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将滋阴和润燥统一起来。

    饮食上,秋冬性燥,易造成津液不足,宜多吃些防燥护阴的食品。有些人怕热、口干、便秘,舌尖很红,舌苔少或中间有裂痕,秋冬更不能多食诸如羊肉等温热的食物,还要减少麻辣食物的摄入。芝麻、银耳、百合、鸭肉、梨柿等都可滋阴,皆宜常食。

    俗话说“春捂秋冻”,耐寒锻炼也要从秋季开始。张晶滢建议,到了秋天,气温下降,市民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来御寒。过早、过度保暖,身体出汗又易觉察,反而容易感冒。而要遵循“耐寒锻炼从秋开始”的原则,培养身体本身的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秋冻”有益处,但也不能过头,张晶滢说:“特别是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要注意及时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再过两日就要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节气后,常伴有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霜降,是培养身心收降能力的好时节。”张晶滢表示,正如打拳,只有懂得收回拳头,才能进行有效出击。霜降前后,妥善保暖是具体而有效的养生保健方式。“尤其是肚脐以下,不要外露,腰及脚踝要更加注意保暖。”

    早睡是养收的一大法宝,睡前泡脚是锦上添花。泡脚时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泡脚以微微要发汗为宜,不可以有明显汗出。同时,她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

    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如果有入睡困难症状,建议睡前半小时阅读清闲文章、听舒缓音乐,既能增加脾胃收藏的能力,也能整体调节气机状态。“深秋要学会潜藏情志,及时调整心情,开开心心迎接节气的变化。”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312138490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