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正文

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年 “游子”们昨晚为她回家

2018年10月22日 21:57:17 来源: 新华网

在10月21日晚举行的“20·40 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上,表演艺术家焦晃动情朗诵《江芦的咏叹》。新华网发

    新华网上海10月22日电(文星月)“……你南来北往的候鸟啊,你远离故土的游子啊……假如愿意在我身边停留,我会告诉你们许多许多:关于追求和归宿,关于生死的内涵。”10月21日晚,上海戏剧学院校友、表演艺术家焦晃,用历经岁月却依旧洪亮的声音,在浦江之畔的东岸·民生艺术码头舞台上,借诗朗诵《江芦的咏叹》诉说心中“回家”的喜悦。

    当晚,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共同主办的“20·40 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在沪举行。活动中,田沁鑫、秦海璐、杨丽萍、叶锦添、赵明、汤沐海、龚天鹏、沈伟、谭盾、尚长荣、魏海敏、陶虹、奚美娟、焦晃……众多在艺术领域各绽光彩的“大家”们相聚在浦江之东,讲述他们与上海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间千丝万缕的缘分。

    浦江边的“艺术种子” 二十年后已开花

    二十年来,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这座城市播撒了无数艺术的种子。时光飞逝,一颗颗种子在二十年间已然生根、发芽,乃至于结出累累硕果。

    “20·40 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周年特别活动总导演田沁鑫说,当她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导演时,是1999年的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给了她展示话剧作品《生死场》的舞台。自此,她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艺术节带来了《北京法源寺》《青蛇》等一票难求的剧作。今夏,被修葺一新的中国大戏院聘任为艺术总监的她,还邀请罗密欧·卡斯特鲁奇、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小野寺修二等各国著名导演携剧作来沪,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接一场的“戏剧盛宴”。

    “海纳百川”是上海文化的特点,上海国际艺术节也致力于当好串联世界艺术果实的“码头”。音乐家谭盾表示,艺术节正如一条艺术的纽带,将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连接在一起,让城市焕发出艺术之光。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当时初心未曾改

    “我相信,无数人的感想和我一样,一生当中,最能唤起自己创作激情的永远是舞台。”已是耄耄之年的焦晃因身体不适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当来到话筒前时,他却从轮椅上站起,要在最爱的舞台上把演员的身份贯彻到底。无独有偶,演员秦海璐虽在演完《青蛇》后与话剧舞台暌违五年之久,当主持人董卿邀请她再现“小青”的独特步态时,秦海璐迅速“入戏”,仿佛这个角色从未从她身上离开。

    二十年间,众多艺术家与艺术节共同成长,而每年金秋,一批批新的青年艺术家也从这里启航。因排练今年艺术节委约作品《春之祭》而摔伤的舞蹈家杨丽萍,也在该舞剧美术指导叶锦添的陪伴下,拄着拐杖来到现场。她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她在扶持新生代舞者方面有着共鸣,希望中国的舞蹈、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舞台能够后继有人。

    “回家”之旅不是终点 艺术之路向未来

    二十年,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上海乃至全国艺术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自1999年艺术节首次举办以来,中国便多了一个与世界优秀艺术文化相交流的平台。

    一路走来,艺术节始终不忘“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逐渐成为汇聚世界一流演艺资源、演艺人才的艺术“大码头”,同时成为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激活国内艺术原创力的创新“源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表示,艺术节既是艺术家们的“家”,也是所有热爱艺术的人的“家”。此次活动正是从“回家”的初心出发,希望对多年来的办节历程与成果进行回望。

    活动中,来自阿根廷的歌唱家何塞·库拉为观众演唱了《星光灿烂》和《今夜无人入睡》;京剧艺术家魏海敏带来了京剧经典唱段《穆桂英挂帅》;“网红”合唱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为观众呈现艺术节“专属”合唱歌曲《艺术就在你身边》……最后,歌唱家雷佳用一曲《国泰民安》,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带着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全球艺术家将携手并肩,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的艺术舞台输送“艺术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 李硕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热点推荐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755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