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幸福院里话“初心”
2019-11-18 09:42:15 来源: 青海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吉家岭村幸福院里老人们晒着太阳拉家常。

    吉家岭村幼儿园里孩子们认真听课。

    吉家岭幸福院室内整洁有序。本报记者 罗珺 摄

    11月8日,难得的好天气。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吉家岭村的幸福院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互相拉着家常,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正如幸福院门口的两行大字所写“丰衣足食寿弥高,时盛世昌春不老。”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听着老师讲课,或大声朗诵,或埋头书写。而干净明亮的厨房里,大厨们切菜煮饭,为老人们的晚饭忙活着……幸福院里一派祥和快乐的景象。

    “幸好我们从山顶上搬了下来,老人和娃娃们才过上了这么舒适的生活,这要放到以前在山上的时候啊,谁都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日子。”行走在幸福院里,看着一间间整洁的休息室、健身室等设备齐全、供老人使用的房屋,东山乡党委副书记尚君邦不禁感叹。

    吉家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土族聚居村,有农户200户810人。吉家岭老村在10公里以外的大山顶上,自然条件恶劣,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婚姻难、务工难、发展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群众,制约着村庄的发展。

    2014年吉家岭村实施了易地整体搬迁项目,搬迁后,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困扰村级发展的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先后配套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水电路、幸福院等基础设施,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相继完成。

    2018年底,吉家岭村在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大的变化,5年中村上已有18个适龄青年成家立业。

    从山顶搬到公路边,困扰吉家岭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随着交通的方便,大量年轻人选择去西宁务工增加收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如何解决后顾之忧,成为吉家岭村面临的新困难。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山乡党委按照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的要求,征求村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30余万元,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级幸福院和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幼儿园。

    今年五月份,幸福院投入使用。从此,村里23名老人和孩子得到了照顾,消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再也没有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林口中所说的,老人们一天到晚只能吃干馍馍或者在家摔倒无人问津的情况发生。“有的老人入住幸福院一个月后,还长胖了呢。”张延林说。

    “作为全县第一个村办幸福院,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始终要孝顺好老人,也要好好教育下一代。”吉家岭村的每一个人都在践行着这句话的意义。

    “我就喜欢待在幸福院里,感觉很温馨啊!”78岁的张生祥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村里没有幸福院的时候,老人一个人每天只能在家里坐着,吃饭要么随便吃点,要么吃不上,没有聊天说话的人,老人显得很没有精神,整天萎靡不振。

    现在,张生祥老人每天的事情就是去幸福院。“每天不仅能按时按点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和其他老人用土语交流沟通,拉拉家常,再一起看看电视、健身锻炼,肚子吃饱了,人也有精神,有想法了。”张延林谈道。

    该村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村党支部及其成员还针对检视出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立足搬迁不久的新村实际,多渠道争取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厕所革命”等项目,配套实施了村庄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被命名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

    同时,针对村上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将劳务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要抓手,成立了新东山家政服务中心,就近就地吸纳富余劳动力,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村民从事家政服务,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务工收入。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洪婷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江西庐山:枫叶美景迎客来
江西庐山:枫叶美景迎客来
小锦鲤“游”出大产业
小锦鲤“游”出大产业
皖南冬韵
皖南冬韵
天路弯弯
天路弯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24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