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网警总结借“疫”行骗十大套路千万别上当!
2020-03-30 09:25:19 来源: 沈阳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眼下春暖花开,咱国内疫情控制得也越发向好,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复工复产,一些网络骗子也开始“登场”了。

  他们以“疫情”之名,编故事、造陷阱,利用部分民众疫情之下紧张、慌乱的心理实施诈骗。

  3月29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沈阳警方梳理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的几种诈骗手法,提醒市民注意。

  骗局一:假卖口罩真骗钱

  案例:2月15日,法库县团结派出所接到付女士报警称,其在微信中添加了自称卖医用口罩的好友尹某,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先后向尹某付款141270元购买口罩。随后一直未收到口罩,多次与尹某联系未果,遂向警方报案。警方很快将尹某抓获。

  网警提醒:诈骗分子抓住受害者急切的需求心理实施诈骗,应增强防骗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防疫用品。

  骗局二:谎称公益骗捐款

  案例:1月27日,男子蔡某注册名为“武汉市慈善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扫码捐款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武汉抗疫及疫情人员治疗所用”等虚假信息。共有广东、四川、贵州、吉林、安徽、辽宁等地109名被害人扫码捐款,蔡某以此骗得8833元。现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

  网警提醒: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是美德,但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爱心捐赠,捐赠过程中不要提供银行账户密码及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谨防善心被不法分子利用。

  骗局三:假扮客服“退款、改签”

  案例:沈阳市民吴先生近期接到一个自称是“家电退款中心”打来的电话,说他购买的家电产品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发货,可进行双倍退款。他还准确说出了吴先生的订单信息,让他添加客服微信,通过支付宝办理退款。幸亏吴先生没有上当。

  网警提醒:接到退款、改签电话或短信,要通过官方平台,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情况。切勿轻易透露个人网银、电子支付平台等账户信息,以免受骗上当。

  骗局四:虚假回国机票诈骗

  案例:有在国外的网友收到了所谓“中国疫情控制中心”打来的电话,称“国航包机已经安排好,只要3000美元,就有机票回国”。 后经查实是骗局。

  网警提醒:疫情当前,身处海外的同胞们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亦需时刻警惕不实消息,谨防上当。

  骗局五:谎称亲友感染新冠诈骗

  案例:周先生在QQ上收到好友发来的信息,对方谎称亲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周先生转账1500元后发现被骗。

  网警提醒:接到陌生人来电称亲友感染、需治疗等消息时,要与亲友本人进行多渠道确认,切莫心急汇款。

  骗局六:推销新冠特效药

  案例:近日,昆明一位老大爷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办理1万元跨行转账业务。通过了解得知,大爷收到一条自称是云南某知名药店的短信,称:“药店新到少量新制抗生素胶囊,对疫情具有特效,因该药品数量稀少,为避免哄抢,仅以短信方式通知老顾客,需要购买的话直接汇款,起购金额为每盒1000元,售完为止……”大爷担心孩子的健康,打算抢购10盒以备不时之需,赶紧来汇款。银行客户经理帮助核实,大爷终于醒悟。

  网警提醒:国家相关机构对疫情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在权威媒体公布。面对打着“推销药品”旗号的不法分子,在未核实真伪前,绝不相信、不汇款。

  骗局七:冒充疾控中心诈骗

  案例:日前,宅在家中40多天的刘女士接到来自所谓“北京疾病预防管制中心”的电话,刘女士急于自证清白,掉入骗局。

  网警提醒:接到“疾控中心”或“公检法机构”来电后务必提高警惕,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的信息是否属实,切勿轻易透露私人财产信息。

  骗局八:“疫情贷款”诈骗

  案例:近日,受疫情影响,个体户李某所经营的店铺一直无法正常营业。因还房贷、信用卡、日常开销等需要资金,所以在网上搜索贷款平台,和对方联系后,通过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并注册了一个贷款软件,后对方以开通会员、收取解冻费、手续费等为由,骗李某转账共计55900元。

  网警提醒: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如面临资金困境需要借贷,要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不要轻信任何网友、网站、手机应用发布的贷款广告。

  骗局九:投资理财型诈骗

  案例: 黄女士在家上网时,一自称做汽车外贸饰品生意的男子加其为好友,该男子称有一项副业在家也可以赚钱,黄女士按对方的要求下载App,填写了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随后跟随该男子在App上购买彩金被骗。

  网警提醒:投资理财应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切勿存在侥幸心理。

  骗局十:信用卡逾期诈骗

  案例:李女士收到短信,称她的信用卡因逾期影响征信被冻结,要求她按照短信上的客服电话办理解冻。因名下确实有该信用卡,李女士当即拨打短信提供的“客服电话”,在“客服”的要求下,将信用卡卡号、卡片背后的交易安全码以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一并告知对方。之后,她便收到信用卡消费4998.79元的短信提醒。这时,她才意识到被骗了。

  网警提醒:银行不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索取用户的密码和动态验证码。如遇到类似情况,判断可能是诈骗。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不轻易拨打所谓的“客服电话”,如有疑问可拨打官方平台电话核实。(记者 杨硕)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舒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海南三亚:海洋牧场复工忙
海南三亚:海洋牧场复工忙
武汉轨道交通部分恢复运营
武汉轨道交通部分恢复运营
内蒙古:巡护踏查 保护候鸟
内蒙古:巡护踏查 保护候鸟
重庆万灵古镇引客来
重庆万灵古镇引客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46111257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