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盘锦市因地制宜蹚出农村养老新路
2019-07-30 08:58:03 来源: 辽宁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从单一家庭式向多元化新模式转变

盘锦因地制宜蹚出农村养老新路

  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书画室为老人们开辟了精神乐园。记者 刘立杉 摄

  核心提示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历来是盘锦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盘锦市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特别是近几年,盘锦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增加对养老事业投入。他们着力探索的基层老年协会组织开展互助服务、农村“田园农庄+养生养老”服务、村委会运营管理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型农村社区托老托幼服务、政府购买公益岗辅助服务等新模式,较好地走出了一条适合盘锦农村养老的新路子。

  科学施策

  筑牢农村养老服务基础

  盘锦市有户籍人口129.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8万人,其中,农村地区老年人口12.8万人。目前,农村地区拥有敬老院15所,民办养老机构4所,建成互助幸福院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4处,全市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家庭式养老向多元化新型养老模式的转变。

  发展农村养老事业,最根本的是有好政策支持,最重要的是有充足资金保障,最关键的是能及时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盘锦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做好固本强基工作。

  建立农场职工退休金制度。与省内其他地区不同,盘锦市农村大多数为国有农场体制,农民即是职工。自2003年起,盘锦市便建立了农垦职工退休金制度,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开始领取退休金,初始时一般350元/人/月,而后随年龄逐年增长,到70周岁时大约可领取1800元/人/月。退休金制度建立后,老人手里有了余钱,生活质量提升,也有了服务需求。

  出台稳妥配套的养老政策。2014年以来,盘锦市先后印发了《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盘锦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分别从“十三五”规划、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简化审批推进养老服务改革等方面,对包括农村养老在内的养老工作进行全面安排。2018年,他们又先后印发了《盘锦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农村养老工作进入快车道。

  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15年至2017年,盘锦市财政拨付5500万元用于农村养老,其中1500万元用于对敬老院进行维修改造和撤并整合,从25家整合为15家;1300万元用于消防设施改造。2018年,市财政下拨中央补助资金1894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农村;下拨市级福彩配套资金995万元,其中550万元用于农村。安排建设和改扩建互助幸福院110个,其中300平方米以上乡镇级互助幸福院 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100个。今年以来,盘锦又按照“全域布局、点面结合、整体覆盖、错位发展”原则,以乡镇为核心,辐射行政村,全面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共安排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130个,每个资助5万元;安排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2个,每个资助80万元。综合体内包含500平方米以上的互助幸福院、小型嵌入式养老院、小型卫生所各1个。到今年年末,农村互助幸福院将覆盖盘锦市每一个行政村,提前一年实现全市“十三五”规划目标。

  试点助推

  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多元模式

  7月28日,大洼区田家街道小锅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刚一开门,刘叶梅、闫素敏等20多名老年人就相继来到宽敞的书画室、棋牌室、健身室参加活动。社区副书记郭阳阳告诉记者,这里为老人们提供了娱乐、健身、饮食、休息、学习等多功能的服务,是周边200多名老年人乐享晚年的“幸福驿站”。

  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个平台,把老年人有效地发动和组织起来,开展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活动,使之在互帮互助、沟通交流中愉悦身心、安享晚年,是发展农村养老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盘锦市自2017年以来,以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在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上,从“老年协会运营管理农村互助幸福院、‘田园农庄+养生养老’服务、村委会运营管理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型农村社区托老托幼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突破。

  一是扶持老年协会搞自治。在大洼区中央屯村、平安村和盘山县二创村等老年人相对集中、易于开展活动的村屯,发挥老年协会优势和作用,由这一基层群众组织管理和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群众满意、政府省心”的新路子。这些老年协会以老年人为主体,由老年人选举产生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层次,由威信较高、热心公益的人担任会长,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自助、捐赠、创收、政府资助为四大筹资渠道,较好地解决了运营资金短缺问题;协会管理人员不需要工资福利、不需要办公用房、不需要办公用品,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为开展互助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是利用旅游资源抓融合。他们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助推民宿旅游与休闲养老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互动式异地养老。在大洼区石庙子村、平安村、杨家村等122个村屯,建设了民宿(农家乐)2000间、床位8600张,作为旅游养老设施对外营业。盘锦还在这些民宿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农村互助幸福院用房,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旅游旺季或周末,可随时转变为旅游民宿用房,为域内外游客提供旅居养老服务,吸引老年人体验候鸟式避暑养老、田园观光养老、水乡感受养老。

  三是依靠村委会作兜底。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确保农村社区养老设施不闲置、活动不间断、服务不停止。一方面,盘锦市民政部门积极与市财政沟通协调,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营纳入村委会工作经费保障之列;另一方面,协调县区人社部门,为每个村配备两名公益岗服务人员,专门负责养老服务工作。“钱”和“人”的问题解决了,也就调动了村委会抓好养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如今,在大洼区马圈子村、盘山县得胜村等地,众多老年人亲身感受到了日间照料服务给晚年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注重发挥农民企业家作用,引导和鼓励他们以献爱心方式,回乡开展养老服务;跳出养老抓养老,针对有的留守老人帮子女带小孩、出门活动不方便问题,在大洼区小锅村等4个幸福院(日间照料室)配套建立了儿童照料室,开展“一老一小”统筹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心活动,小孩得到悉心照料。

  补齐短板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实践中,盘锦市既注重在绝大多数老年人群体中普及各项娱乐健身活动,也注重抓好特殊和困难老年人保障;既注重落实各个养老服务项目,也注重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针对一些养老机构长期存在的服务内容不规范、流程不清晰、标准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等问题,盘锦市与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开展了《盘锦市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建》和《盘锦市养老服务标准汇编》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培训,指导10家乡镇敬老院率先进行标准化创建,对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民政部门积极推动农村养老机构与县区医院或市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签约服务率达100%,搭建起就医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在推进机构医养结合基础上,市民政局与卫生医疗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实现了68家农村互助幸福院与乡镇卫生机构签约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讲座、卫生教育、定期体检等服务。与此同时,依靠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辐射带动和签约服务的良好口碑,一些卫生机构还与部分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建立起服务关系,重点为高龄、重病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居家健康管理和上门巡诊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巡访和照顾。针对农村失能、半失能以及独居、留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盘锦市建立起定期巡访和上门服务制度,切实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家庭,村委会安排专人每月巡访一次,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对于独居和留守的老年人,由周边敬老院采取延伸服务方式,根据需求开展送餐助餐、生活照料等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盘锦市从今年开始,将连续3年,每年筹集60万元,对100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技能培训,其中,农村护理员占40%以上;每年筹集300万元,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为全市城乡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服务。(马晓峰 常永梅 记者 刘立杉)

+1
【纠错】 责任编辑: 武千妍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合肥:戏水享清凉
合肥:戏水享清凉
高温下的劳动者
高温下的劳动者
上海:博物馆奇妙“夜”
上海:博物馆奇妙“夜”
大熊猫过生日
大熊猫过生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8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