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千古局事 细细解读北宋文学家曾巩《局事帖》
2019-06-21 09:19:00 来源: 江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

  千古局事

曾巩纪念馆内雕像

《局事帖》

  曾巩的文章在文风极盛、群星灿烂的北宋中晚期,有着巨大的影响,受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的推崇赞誉。其好友林希称叹:“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唯恐不及。”然而,他的遗墨却渺然世间。

  幸运的是,他的一封书信,历经千百年的人间沧桑,以及一代代有识者的鉴定递藏,成为艺术界的惊世作品,让近千年后的我们,还能够一窥南丰先生文字的风韵神采。

  它就是《局事帖》,也被称为《局事多暇帖》。

  一

  短短124字的书信,纸短意长。细细解读其间蕴含的信息,不仅能够触摸曾巩晚年的人生态度和心路履痕,还能管窥文字背后复杂多变的北宋局势

  《局事帖》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清初卞永誉编著的《式古堂书画汇考》第十二卷,题为《局事多暇帖》,并注明:行楷书、印,书于纸背。200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全宋文》,在第一二四七卷将该文录入,标示其出处在清初倪涛编著的《六艺之一录》第三九四卷。全文如下: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海诲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难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局事帖》是曾巩给一位时任“奉议”名叫“无党”友人的回信,写在一张面积为29×38.2厘米的宋代印刷书籍纸张背面,全文分为13行,上面加盖了20余枚历代收藏家的印鉴。研究曾巩文化多年的南丰县曾巩纪念馆馆长王永明手执一幅拓本,对信的内容进行了逐字逐句解读:自上次聆听无党乡贤的教诲,已经过去三年了。自己在穷乡僻壤之地任职,整天公务繁忙,哪里有快乐可言!距任期结束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但接替我的官员依然没有半点消息。日夜盼望着。如果能够离开这个偏远之地,当然是得益于贤者的帮助。夏秋之交,将便道来府上当面致谢,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希望你多多保重,并早日升迁。

  王永明认为,这封信其实并不完整,前面应该还有一句对收信人的称谓,估计因某种原因被裁切掉了。1997年,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周振甫等学者主编《唐宋八大家全集》时,将《局事帖》作为曾巩的一篇佚文收入其文集。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古书画一个重要的价值就在于,除书法、绘画艺术本身之外的历史文化价值。身为唐朝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官期间正处于北宋复杂多变的时局当中。从“熙宁变法”(也称为“王安石变法”)到“元丰改制”,这段时间均是北宋朝廷最为敏感的时期。根据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这封书信应该写于曾巩61岁那年,也就是宋元丰三年(1080年)。

  这一年北宋王朝发生了什么?曾巩境遇如何?我们不妨跟着专家的研究,从《局事帖》中寻找所承载的时代信息。这一年,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离新法改革结束只有五年不到的时间。

  这一年,北宋政坛最大的事件就是“改革”。与“熙宁变法”互为表里的“元丰改制”进入到实质阶段。九月,宋神宗针对宋初以来官制的弊病,专门成立了一个改革官制的机构——详定官制所,具体实施改革官制的计划。在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被停用的“奉议郎”官职名,就是在这次改制中得以恢复。

  种种史料表明,宋神宗渴望延续先祖之风,渴望建立一个强盛帝国,励精图治的他渴望成为一代有所为的“圣君”,但由于朝廷内部各级官员对变法的认识不一、党争不断,与周边辽国、西夏国的纷争暗流涌动。此时的北宋局势,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非但没有取得突破,反而陷入了僵局。

  时年九月,还在地方任职的曾巩,给“无党乡贤”回了这样一封信,信中流露出一种无所适从的忧虑。让他欣慰的是,回信不久好消息就如约而至。十月,年过六旬的曾巩奉命从亳州调任沧州,途经开封时被宋神宗召见,留在朝廷任职,结束了长达12年的地方官生涯。十一月,曾巩上书宋神宗论国家财政问题,直言国家财政如果无限支出则会出现财政危机的可能。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皇祐、治平年间国家财政支出过多的情况,建议宋神宗节省那些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并深刻揭示“冗官之患”危机,提出富国之策。

  一句“局事多暇”,既体现了曾巩在那个阶段的人生感慨,也是对北宋时局最为贴切的表述。

  

  围绕《局事帖》中提及的多项要素、甚至书信真伪,专家学者们各有说法。不是书法家的南丰先生,不经意间以一幅书法作品留了一个千古迷局

  1996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场。上海籍实业家张文魁提交了一件藏品,被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以50.85万美元拍下。这是《局事帖》首次公开“露脸”,从此名扬天下。

  《局事帖》从亮相那天起,就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由于是曾巩墨宝中仅存于世的孤品,缺少直观的参照物,后人只能从笔墨、用纸、内容、行文风格、款识、收藏以及著录等要素进行分析。因此,对于写信时间和地点、收信人身份等信息,业内都有着较大的争议。这其中,有两位当代古书画鉴定专家的观点针锋相对,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嘉德顾问尹光华在《曾巩<局事帖>初考》一文中写道,根据信中提及的“运勾奉议”官职恢复时间、《曾巩年谱》记载的宋神宗召见曾巩后留京任职时间,推断该信写于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同时,通过《局事帖》尺牍上的印章,可以看出明代收藏巨擘项元汴、清代收藏大家安岐、民国著名鉴定家张珩等名家收藏过此帖。另据《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历代著录法书目》等名家编写书目入选情况,可以得出《局事帖》传世之路极其清晰的结论。

  河南许昌画圣美术馆馆长赵建克对此提出质疑。他在《曾巩传世书法孤品<局事帖>真伪之鉴析》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封信写在一页宋版书残纸的背面,背面文字显示是《三国志·魏志·徐奕传》卷二十第十页的内容,书纸版心书口处有刻工“王宗”款识。而王宗是南宋高宗绍兴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巩怎么可能在南宋刻本书纸的残页上写信?另外,在众多收藏印鉴中,最早留印的是明代末期收藏家何俊良,南宋、元朝、明代早中期的传递为何丝毫不见踪影?赵建克在文中写道,经过对数个收藏印章进行比对,发现有的收藏印章存在伪印后盖的可能。

  对于业界的质疑,尹光华等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北宋版《三国志》至今还没有发现,但曾巩用此版的废页写信并非没有可能。即使背面印的是南宋版《三国志》,也不能论定《局事帖》是伪作,因为用前人书简或公文纸来印书,南宋时期的本子已屡有发现。譬如上海博物馆王南屏旧藏的《王文公文集》便是其中著名的一本。也就是说,南宋版的《三国志》用了北宋曾巩的《局事帖》作为印材。

  存有争议的还有“无党”是谁?有学者考证,“无党”是欧阳修的门生永康人徐无党,同师欧阳修的缘故,曾巩和徐无党两人多有交往。但这个观点同样遭到不少的质疑,其中关键的两点是,没有找到徐无党担任过“奉议”官职的记录,以及身为南丰人的曾巩将永康人称为“乡贤”似乎太过牵强。

  赵建克作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一位名叫“巩”的写信人恳求八品官员奉议“无党”帮忙摆脱“跄处”了三年多的“穷微”之处境。从文字内容来看,他比无党的官职要低,估计是主簿之类的小官。所以此“巩”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至于那方“曾巩再拜”的印鉴,有可能是后人补盖。不过,赵建克对这幅字的价值给予了认同。他认为,即便不是曾巩的真迹,毕竟是近千年留下的古籍文献文物,并且具备珍贵古书孤本残页这一大研究特性。仅凭这一点,《局事帖》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封书信的价值与曾巩的成就,以及数百年一直延续的文化影响力息息相关,只不过随着年代的久远,平添了几许难以解析的神秘。

  正是这份神秘光环,让《局事帖》历经近千年的岁月流转,依旧保持着令世人着迷的无穷魅力。

  

  “千年遗珍、人间孤本”的独特价值,让《局事帖》身价一度创造国内书法作品拍卖纪录。其三次现身,都处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关键时刻

  2009年,曾巩诞辰990周年。时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夜场“尤伦斯夫妇收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上,估价为1200万元至1800万元的《局事帖》,最终拍出了1.0864亿元,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也是内地第三件过亿元的拍品,它被上海一位深藏不露的收藏家买走。

  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2016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上,再度现身的《局事帖》以1.8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总计以2.07亿元天价成交。买主是我国影视业代表人物、华谊兄弟公司的王中军。

  不是书法家的曾巩,其存世墨宝为何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

  南丰学者王永明通过查阅诸多史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曾巩手墨历来难得一见,除《局事帖》外,宋元以后绝少见于诸录。究其原因,主要是曾巩一生勤于学问,不可能在书法上用力太多。前半生因勤于治学,书札手墨不多。自请外放的十多年间几乎不与人通信,更不主动给京中旧友通信,这在曾巩文集中多有流露:“巩久兹外补,利在退藏,一切不为京师之书,以此亦疏左右之问。” (《回枢密侍郎状》) “僻守陋邦,远违严屏。自便退藏,莫驰竿牍之问。”(《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伏念自违墙屏,浸易岁时,比潜伏于外邦,久弃捐于人事。” (《回亳州知府谏议状》)待到返京以后,曾巩专注新职,为整朝纲、除弊政出谋划策。一心国事,私人通信自然无暇顾及。

  即使是对曾巩推崇备至、一生留心先生文字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也等了50年才看到曾巩遗墨。他在《晦翁题跋》卷二《跋曾南丰帖》中写道:“余年二十许时,便喜读南丰先生之文,而窃慕效之。竟以才力浅短,不能遂其所愿。今五十年,乃得见其遗墨。”

  曾巩书迹很少流传,目前所知存世的仅此一件,还被带到了海外。因此,古书画收藏市场人士称其为“海外孤本”,受到格外的关注。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特别的关注,其在拍卖场上的“履历”非同凡响。长期关注艺术市场报道的上海资深媒体人邱家和经过梳理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局事帖》的几次现身,都处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关键时刻。

  1996年,《局事帖》首次露面,正值国内艺术品拍卖刚刚兴起,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期,不过,当时主导市场的,还是欧美古董商以及中国港台大买家。所以,《局事帖》被尤伦斯夫妇收入囊中;十年后的2009年,内地艺术品市场正处于一个历史性关口,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了市场信心,国家适时出台救市计划以及配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让中国经济在世界逆市上扬。《局事帖》在这一年的拍卖会上以超亿元成交,宣示了中国艺术市场高调进入“亿元时代”;到了2016年,《局事帖》再度现身时,艺术市场乃至其背后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却已今非昔比,受全球经济影响,我国经济进入长期调整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局事帖》仍然以高价成交,7年间身价涨了近亿元,再次证明了中国艺术中经典作品的市场价值。

  正是在2016年,我国艺术品市场千万元拍品频现,亿元以上的书画拍品多达12件,艺术品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在这12件书画作品中,《局事帖》身价位列第五,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件书法作品。

  古往今来,纵观“襟领江湖,控带闽粤”的抚州大地,从来不乏书法大家的身影。在这里研墨练笔、留下墨池传奇的晋代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的唐朝颜真卿,还有创造独特字体、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色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舒同……相比而言,并不是书法家的曾巩和他的《局事帖》,更像是一份历史留存的意外惊喜。

  

  “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这副刻在曾文定公祠门口的对联,是南丰曾氏族人传承先辈荣光的写照,也是对南丰先生德业文章彪炳青史的自豪,以及对后人的激励

  渣坑,原名查溪,位于南丰县洽湾镇桃源村境内的旴江河畔,是曾氏一族从外地迁至南丰聚族而居的繁衍之地。南丰曾氏总祠暨曾文定公祠落户于此。宋宝祐四年(1256年),距曾巩去世百余年后,朝廷追谥曾巩为“文定”,史称文定公。

  站在公祠门前,湿润的江风扑面而来。隔江相望,对岸橘林染翠,间以点点村落,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更远处,被誉为“赣东屋脊”的江西东部最高峰军峰山巍峨高耸,雄峙苍穹,高低起伏成一巨型笔架造型,辅以触手可及的旴江水,油然而生一份手执如橼巨笔、醮墨挥毫的向往。

  进入公祠,迎面就是汉白玉材质的曾巩雕像。清瘦的先生,俯视着滔滔北去的江水,目光平和而深邃。与先生对视的瞬间,突然有一种感觉,“局事多暇”的先生内心,其实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和坚定。

  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所有关乎先生的迷局,都渐次清晰成一份“醇儒”的精神能量,唤醒并温暖着我们。记者 温凡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戴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生态中国·海岱齐鲁钟神秀
生态中国·海岱齐鲁钟神秀
希腊克里特岛干尼亚风光
希腊克里特岛干尼亚风光
陕西洛南:周湾苍鹭千姿百态
陕西洛南:周湾苍鹭千姿百态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护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护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20311246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