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湖北救援日记】留住更多的生命成了我努力再努力的理由
2020-03-14 13:36:2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作者: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生 赖冰洁

  时间:2020年3月11日

  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来武汉多日,一直忙碌,没有时间静下来向妻子讲述这里的工作,我怕她担心,总是告诉她:我很好,放心。

  身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我,从医近10年了,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每年救治大量危重症患者。我一直坚信,无论这一生你想得到什么,都需要靠你不断去努力才能获得。在我的求学路上、医者路上,这个信念始终伴我前行。

  而真正的考验总会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你的面前,让你猝不及防。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我多次向院里递交请战书,请求出征武汉。2月7日凌晨两点,我接到命令,准备驰援武汉!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收拾行囊,整装待发。

  集合、登机,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2月7日夜里抵达武汉。

  接受培训后,我主动要求第一批进病房。9号下午,我获准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23时,医院迎来了首批患者,在尹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迅速把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区分开,分别安置,以免交叉感染。因为疫情的特殊性,患者没有家属陪同,我就和同事们或搀扶或抬担架或推轮椅将患者挨个送至病床,那一刻,内心真的没有畏惧,也没时间去想那些,就一个念头,尽快让患者吸上氧气,稳定生命体征。当患者安顿好后,我已汗流浃背。

  沉闷的防护服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力与坚持,而采咽拭子则是考验我们勇气与技术的重要工作。咽拭子采集是暴露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因为要直接面对确诊患者开放的气道。我再一次冲到前面,为多位患者完成采集。

  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繁重、劳累以及面对悲欢离合。我们是每组8小时工作制,但真正准时下班的时候却很少。

  2月10日,疗区有一位危重患者,因为病情特殊,需再次进行胸部CT检查。已在病房内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的我,没有任何迟疑,和同事一起在同济医院帮助下护送患者前往CT室。

  转运过程艰难,楼梯陡峭,出了病区楼需转乘120救护车再进入CT室,一趟下来,头套、护目镜里全是水汽。待患者稍稍稳定后,我更换了新的防护用具再次进入病房,和我的同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小组医生以及护理团队,一起为患者施行ECMO治疗。随着患者氧合明显改善,我们顺利完成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首例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ECMO治疗。当我再次从病房出来,已是凌晨,我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

  当我回到住处,之前勉强压制住的疲劳感突然涌起,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第一时间给家人报个平安。

  当我真正静下来时,最放不下的还是对家人的牵挂。同为医生的妻子每天都会给我留言,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她的问候和悉心的嘱托;5岁的女儿在视频中说:“爸爸,你去武汉也带走了你对我的爱!”我强忍泪水对她说:“爸爸先借用给你的爱去救更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让更多的小朋友像你一样幸福。”而一句“你守护大家,我守护小家”则是妻子给予我的最大支持。

  说实话,在武汉一开始是有恐惧感的,但工作不允许我们有太多时间去适应恐惧和紧张,我们必须快速地融入工作,适应节奏,并且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新冠肺炎最新的资料,结合现有病例特点,探索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法。虽然工作强度很大,防护用具在我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它阻隔的是病毒,却阻断不了吉林和湖北的两地情谊。

  每当我看到患者对生命渴望的眼神,就能把防护服的闷热置之脑后;每当击退死神的一次次逼近,拉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口罩的窒息感就荡然无存;每当想到在这场生死较量中逝去的生命,工作带来的疲惫就算不得什么,留住更多的生命成了我努力再努力的理由。

  在武汉这么多天,作为共产党员和医生,我能做的就是尽党员之责,施医者仁心,倾毕生所学担救援之任。盼春风袭来,家乡冰河融化,荆楚樱花绽放。(康世奇整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石乐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广西:春来农事忙
广西:春来农事忙
油菜花开布谷湖
油菜花开布谷湖
花间劳作
花间劳作
南京:过江通道施工忙
南京:过江通道施工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7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