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华网吉林频道>正文
新华广播
练功房第5集丨京剧武生杨雪斌:成“角儿”路多艰
时间: 2019-08-17 08:47:28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吉林省京剧院武生演员杨雪斌在排练《大闹天宫》。

  新华网长春8月17日电(衣兵 实习生许路明)铿锵的锣鼓声从舞台那边隐约传来。化妆室内,美猴王端坐镜前,慢慢地给自己勾脸。一双眼睛精光四射、格外有神,这是长年练功练成的“火眼金睛”。

  走出化妆室,穿上戏服,戴上紫金冠,美猴王候场时,面部表情不断变换,仿佛已在戏中。不大一会儿,在群猴簇拥下,美猴王登上灯光雪亮的舞台……

  这一幕出现在吉林省京剧院《大闹天宫》排练现场。美猴王的扮演者,是摸爬滚打20多年、从乡村娃娃淬炼成国家一级演员的吉林省京剧院武生演员杨雪斌。

  从土地到地毯:没感觉累,因为喜欢得不得了

  学戏之路,是热爱与汗水共同铺就的。

  杨雪斌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特别淘气,10岁开始,在爷爷的带领下开始练功,踢腿、下腰……一切从基础开始。爷爷杨连碧,文武老生,曾与京剧名家李万春同台演出。

吉林省京剧院武生演员杨雪斌接受新华网采访。

  “那时候我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前,杨雪斌笑着回忆说,年龄小,加上贪玩,要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拽着练。

  1994年,14岁的杨雪斌报考表姑所在的北京京剧院,结果阴差阳错,被考场所在地的河北省艺术学校相中,当场收下。

  “一踩上艺校排练室的地毯,哎呀,真舒服!”杨雪斌回忆说,以前是在土地上练功,脚都被磨出茧子,厚厚的、软软的地毯让他一下子来了激情,基本功考试翻小翻,以前最多翻四个,一踩上地毯,翻了六个。

  “还是排练室好啊,又大、又明亮,从此我就感觉,我就是这里边的人了,我就必须干这个了。”回想起当年,杨雪斌至今难掩兴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学校,学生们每天六点起床,练功一小时再吃饭,然后继续练功、上文化课,下午上剧目课,晚上有晚自习,周一到周六,都是如此。

  而对杨雪斌来说,没有星期天。“我星期天还到排练场练功,一身一身的汗。回到宿舍,‘哗’,冲凉水澡。那时候真没感觉到有多累,因为从内心就喜欢这个,喜欢得不得了。整整六年,就这么走过来的。”

  就这样,第一学期,杨雪斌的成绩还只能排在班级中下等,第二学期开始直到毕业,他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

  从学戏到成角:一个上场曾练了一周

7月末,杨雪斌在排练《大闹天宫》。

  进入学校半年后,根据身材、扮相、性格等因素,基本功扎实、肯下苦功夫的杨雪斌进了武生组,老师要将他培养成“角儿”。

  练功和学戏,有区别。练功是磨炼肢体动作,而学戏则要把自己钻进角色的内心、融进喜怒哀乐里去,才能将身上的功夫合理发挥出来。剧目课上,一个简单的上场,难住了杨雪斌。

  那是《宝莲灯》里沉香下山的一段。“我一上场,老师说,不对,重来。再上场,还不对,再来……”原来,作为武生,杨雪斌一上场就习惯性地挑眉、瞪眼,而老师告诉他,这时候的沉香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还只是小孩,必须把小孩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演出来。“把童心拿出来。”老师反复讲解,杨雪斌慢慢调整,一次又一次,一周之后,才得以过关。

《大闹天宫》剧照。资料图片

  发自内心的热爱,毫无保留的付出,杨雪斌的武生之路越走越顺。2000年从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吉林省京剧院至今。2010年,杨雪斌迎来了最心仪的角色——《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

  传授这段戏的,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李光说,杨雪斌的个头、扮相,加上舞台经验,扮演孙悟空最合适不过。为了演好这个家喻户晓的角色,他观看了大量资料,集纳百家之长,同时听老师耐心讲解,还研究了许多细节,比如,偷了蟠桃后,什么表情?喝了一口酒后被辣到,什么神态?他都在反复琢磨,力求恰当。

《大闹天宫》剧照。资料图片

  扮演孙悟空,经常会有翻了一串跟头或长时间打斗后马上就唱的戏份,如果呼吸掌握得不好,很容易唱不下去,这是武生的表演难点。“要掌握‘气口’,只有成百上千遍地练,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气口’。”杨雪斌说,在一串动作、一句唱词中,要呼吸几次、在哪里呼吸,都是有数的,先是老师讲授,更多的是自己在一次次排练和演出中去琢磨,并且反复做这些动作,直到身体上形成了肌肉记忆,才能掌握这些技巧并完成唱段。

  “一天不练,自己知;两天不练,同行知;三天不练,观众知。”杨雪斌靠着这样的自律和自觉,挥汗如雨,练功不辍,日积一寸,稳步精进。

  “我现在每年到北京,都会向师父请教这出戏,有些地方怎么演,老师还能给我挑出毛病来,所谓艺无止境就是这样。”杨雪斌说。

  艺高,人胆大。扎实的功底为他的表演添彩奠定了基础。比如“出手”,是一种特技表演,演员们将长枪、铜锤、长刀等武器进行抛、掷、踢、接的配合。“好几个武器在空中飞来飞去,不能掉到地上。”杨雪斌说,这需要几个人长期磨合,才能天衣无缝,掉下来就算失败了。这种情况发生过,观众很理解,这也让观众知道这个表演太难了。而台上的演员把道具捡起来继续演,表演成功后,掌声会更热烈,这反过来也让台上的演员更兴奋。

  “我们虽然付出很多,流了不少汗,有的甚至流泪、受伤,但只要得到观众的认可、掌声,作为一个演员,我们心里特别满足,别无他求。”杨雪斌动情地说。

  从传承到期许:要拿下京剧界最高奖项

杨雪斌指导儿子练功。

  杨雪斌家是四代梨园世家。爷爷是老生;姑姑唱戏,如今创办了京剧团;杨雪斌这一辈儿,妹妹、表弟、表妹,都是京剧演员,他娶的媳妇也是京剧演员,也在吉林省京剧团工作,他的儿子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这条路。

  其实,让不让儿子学京剧,他当初犹豫过。“一是收入……二是练功太苦了。”杨雪斌说,儿子真的喜欢,他也就顺其自然,如今,11岁的儿子已经练功三年。“他身体素质好,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久前还拿了全国小梅花奖业余组金奖。既然干了这行,就一定要把他往‘角儿’上培养,让他做到行业的顶尖。”杨雪斌的言语之中流露出一股自豪。

  作为入行20余年的演员,他也开始着手“传帮带”。他希望找到一个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年轻演员,把本事和功夫传承下去,“我的老师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功夫传给我的,我有义务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杨雪斌已经是国内知名的京剧武生,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等全国比赛中获得重要奖项,但他并不满足。“京剧界最高的奖项是梅花奖,我想在45岁之前拿到这个奖!”39岁的杨雪斌说起这个目标,眼神格外明亮。

本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网吉林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与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00-2016 JL.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88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