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从南洋回琼保家国

2020-03-29 08:39   来源: 海南日报

    在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的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雕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人将下南洋称作“去番”。20世纪,众多海南人离乡,去番谋生。靠着勤劳与智慧,他们不但在南洋站稳了脚跟,不少人甚至还成了当地望族,家世显赫。

    1937年,日寇侵华。琼崖华侨们毅然脱下礼服,放下手杖,高举抗日的旗帜,回国返乡,投身抗战。

    如今,在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两尊琼侨抗日的新会红花岗岩雕像,将那一段峥嵘岁月镌刻成了永恒。

    琼华总会回乡服务团:

    保乡战士 卫国先锋

    两尊雕像出自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学博之手。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两尊雕像通高7.7米,象征“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一年后,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琼崖危在旦夕。11月,南洋琼侨成立了“琼崖华侨联合总会”(以下简称琼侨总会),会址设在香港。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占领了海口和沿海十三个县城、重要市镇和港口。

    “我们是保乡的战士,我们是卫国的先锋!琼崖已到危险关头,快起来为家乡奋斗!我们要回乡服务,唤醒同胞,更要深入农村,推动人民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4月15日起,琼侨总会的数百人组成回乡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高唱《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团歌》,分批回琼参加抗战。

    抬头望,3名“侨胞”英姿勃发、目光炯炯有神。其中,屹立于中间的男侨胞主要工作是负责领导指挥和宣传抗日,背着医药箱的女侨胞负责救死扶伤,敞着衣衫、露出胸膛的男侨胞则代表着前线的战士。

    在琼崖,服务团深入各地农村宣传抗战,并将特意从南洋带回的药品无偿送给百姓,救治抗日军民,深受群众欢迎。此外,服务团还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培训了一批医务人员,这批医务人员成为了独立总队和琼崖纵队医疗救护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1939年,琼崖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国民党将服务团视作眼中钉,无理逮捕、拷打和杀害服务团成员。服务团自购枪支,组成了自卫队,继续抗日。

    1940年11月初,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成立之初,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一时难以集齐精兵干将,服务团便派出陈代伦等同志分别负责行政、群众、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香港,服务团与琼侨总会断了联系,来自总会的接济也因此断绝,服务团的活动被迫停止。根据琼崖特委指示,服务团名称保留,团员则分配到琼崖党政军各个岗位,继续参加抗日斗争。


在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雕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输送部队 抢运军火

  采访中,记者的视线从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雕像上移开,落在另一侧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以下简称南侨机工)纪念雕像上——两位手握工具的“南侨机工”并排而立,目视前方。在他们脚下,是崎岖陡峭的滇缅公路,公路下是波涛汹涌的怒江。

  1939年,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戌)通车,国内几乎所有抗战物资的运输都指望着这条“输血管”。然而,国内掌握驾驶、维修技术的人却不多。南侨总会因此发出招募通告,号召华侨积极投身救国。短短10天就有上万华侨报名,最终3200多人通过资格审查、回国效力。这个团体被称为“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其中原籍为海南的南侨机工就有800多名。

  1939年除夕,第一批80名南侨机工从新加坡启航归国。“回来时,他们都还穿着西装,头发梳成当时最时髦的大背头。”南侨机工后人张云鹏曾在采访中提到,但回国后,南侨机工们用农田水刷牙,吃馒头就咸菜,晚上睡稻草堆,“和他们在南洋的优越生活相差甚远”。

  由于铺设的是弹石路,滇缅公路路况极差。“一部新卡车在南洋正常可行驶五六年,在那里只能跑五六个月,”海口市南侨机工眷属联谊会首任会长叶军说,雨季时,车子常常止不住地溜坡,“稍有不慎就车毁人亡。”

  滇缅公路总长不过1146公里,却穿越了6座大山、5条大江和无数悬崖峭壁,坡度在30度以上的路段就有十几处,还有著名的“二十四道拐”。

  “跑到鹰嘴崖的时候,路面太窄,车一侧的轮子是悬空的,他们得随身带一块木板先铺上,但还是有很多人连人带车翻了下去。”陈学博说,因此,自己在这尊雕像中专门刻画了鹰嘴崖。

  即使侥幸闯过了上述所有关卡,沿途却还有日军的轰炸。文昌籍南侨机工张修隆当年负责运送汽油,炸弹无数次在他身边爆炸,溅起的泥土盖住了他大半个身子。但日军一走,他拍拍身上的土,又继续赶路。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南侨机工们运送了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抢运了约50万吨军火、1.5万余辆汽车。

  南侨机工眷属:

  传承精神 铭记历史

  2019年9月,由海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口市统战部指导,海口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单位主办,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80周年图片雕塑展”在海口开幕,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原本计划10月闭幕的该展览最终屡次延长。

  在当时的展览现场,记者看到许多身着蓝色制服的南侨机工眷属志愿者,高龄者已逾古稀,年轻些的也已是花甲,他们为展览提供资料,也提供讲解等志愿服务。

  这些南侨机工眷属中,有许多人直至亲人离世,才获知其南侨机工的身份。2007年,叶军与妻子符永芳在《再会吧南洋》一书中看到了岳父符国壁的照片,才知道早逝的父亲原来也是南侨机工。从海口一路寻到昆明,在云南省档案馆,叶军夫妇终于找到了父亲的相关记载,不禁掩面而泣。

  父亲的故事搞明白了,还有其他800多名琼籍南侨机工都在哪呢?随后,叶军夫妇根据《再会吧南洋》作者陈达娅提供的线索找了两年。“他们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也需要我们后人传承下去。”叶军说。

  2009年,苦寻无果的叶军夫妇在报纸上刊发了《南侨机工亲属,你们现在还好吗》。20多人打来电话,叶军夫妇逐个联络、核实,得知还有南侨机工健在,叶军夫妇又逐个登门拜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历史,张云鹏、李莉萍夫妇自费参加了世界多地纪念抗日华侨的活动,并带领各界人士一遍遍重走滇缅公路,李莉萍也当起了志愿讲解员。、

  在讲解词中,李莉萍特意加上了一句话:“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尊敬就是不去忘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开创未来”。(记者 习霁鸿)

[责任编辑: 张瑜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78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