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垦荒者:笑在芒果林深处——南田农场改革发展25周年观察

2017-12-14 13:15   来源: 新华网


南田农场长田分场统建楼(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新华社记者罗江 郑玮娜

    从全国十大贫困农场之一到国家级龙头企业,从贫困面高达95%到6500多栋“芒果楼”拔地而起……25年来,海南农垦南田农场(神泉集团)保持敢为人先的改革姿态,破除体制机制痼疾、盘活垦区资源,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树立起海南农垦乃至全国农垦的一面旗帜。在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垦改革之际,南田正向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奋进。

    敢为人先改革 职工从另谋生路到回归致富

    建于1952年的国营南田农场,在南海之滨的热土上屯垦开荒,使荒山野岭变身莽莽胶林。农场在海南垦区率先实现年产干胶3000多吨,曾因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超亿元受到国务院的嘉奖。

    “在过去,农场职工可是人人‘眼红’的职业。不仅拿固定工资,还定期发米发油。”南田黎族职工苏英妹说,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与爱人所在的生产大队并入农场,夫妻俩过了几年殷实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十年不到农场竟“穷”得发不出工资了。

    地处台风走廊,南田农场的橡胶损失严重。加之胶树老化,干胶年产量跌至800吨。负债3千多万还得养活3万多人,贫困面高达95%……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曾经的明星农场沦为海南农垦五大特困农场之首、全国十大贫困农场之一,2000多名职工及家属出走谋生。 1992年,知青彭隆荣就任场长。当时的农场机构臃肿、部门繁多,他深感僵化的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农场领导班子多次集体研究讨论后,将19个科室精简为6个,机关干部由118人缩减到67人。

    体制理顺了,单薄的“家底”又让彭隆荣犯起了难,“一胶独大”的经营结构难以维系。一筹莫展之际,南田领导班子偶然发现职工零散种植的芒果卖得不错,于是请来专家实地论证。得知南田土壤、气候等条件均十分适宜种植芒果,经海南省农垦总局批准后,南田班子果断决定淘汰低效胶林,改种芒果!

    “砍胶树砸饭碗就是败家仔!”“种芒果干什么,拿来喂牛吗?”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来守着胶水吃大锅饭的职工或是抵触或是观望,支持者寥寥无几。 “大家没种过芒果,不会种也不敢种。农场给我们下硬任务,每人至少‘认领’8亩地。”神泉集团长田分公司(原南田农场长田分场)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礼政说,为了让大家的脑筋快点转过弯,农场要求干部以股份制的形式带头种植芒果。

    1992年底,在海南省农垦总局的支持下,南田农场大胆放开土地经营权、免3年地租、扶持芒果种苗……一系列政策激励下,“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外出职工也回来种芒果,过去职工“拦住场长要工资”,如今“拦住场长要土地”。经过多年发展,南田农场种植芒果面积近6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

    “下胶上果”的同时,南田又将目光投向第三产业。同样在1992年底,得知脚下有温泉的南田农场举债20多万元,打出一口日流量3800多立方米的温泉井。南田第一时间注册“神州第一泉”商标,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6.6平方公里的温泉旅游城规划应运而生,温泉开发大幕由此拉开。

    到去年底,南田温泉旅游城已吸引外来投资108亿元。旅游城内土地迅速增值,从当初的200元每亩却无人问津,上升到如今最高200余万元每亩,每亩地为国家增值保值达1万倍。得益于多元结构经营,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资产从1992年的4962万元提升到2016年的30亿元,增长60多倍。


南田农场芒果地以及芒果地内的“芒果楼”(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南田农场长田分场前锋队贫困户文天忠家新旧房对比(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不让一个贫困职工掉队

    我国大部陆续入冬,三亚市依旧温暖如春,南田绿意盎然。芒果树花簇散发淡淡香气沁人心脾。三个月后,南田又将迎来一轮丰收季。

    “上批芒果产量4万多斤、卖了26万元,这批管理得更好,产量突破5万斤没问题!”苏英妹说。1994年,她和爱人种植了6.2亩芒果。1997年第一批芒果喜获丰收,月工资加一块才两百出头的夫妻俩挣了5000多元。

    短短三年后,她家在果园里盖起了两层小楼。这样的楼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芒果楼”。在南田,职工自建“芒果楼”已有6500多栋。片片果林间散落着各具风貌的二三层楼房,成为南田最独特靓丽的风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职工收益,南田确立了“两统一分”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在将国家优势资源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一放到底,职工自我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力推品牌、标准、销售、管理、规划、技术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六统一”。

    “企业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也应由全体职工共享。”彭隆荣说。1992年到2016年,南田职工劳均收入从1873元增长到63481元,增长32.9倍。

    搞活经营机制为增收提供持续动力,南田继续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兴建集研发、选育、大田试验推广为一体的芒果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在集团、分公司和连队成立芒果技术协会,推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的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覆盖全场。

    正值农闲,神泉集团爱泉分公司(南田农场爱泉分场)爱国队党支部书记书记李达文奔走在连队职工的果园里,针对职工种植芒果遇到的问题“把脉开方”。1998年,外出经商的李达文放弃事业回场种芒果。“精(明)仔做生意,傻仔种地”,当时令许多人不解的选择,如今看来却是明智的。

    2016年,李达文收入88万元,芒果最高卖到11元每斤。 李达文说:“自己富了还得带动大家。刚开始种时我也没经验,农场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一些职工刚起步时缺资金,他还用信用担保帮他们赊农药,在农资店把药配好。

    发展不让一个贫困职工掉队。在神泉集团长田分公司(南田农场长田分场)前锋队,贫困户文天忠正在为一株株新栽的芒果苗除草。“脱贫致富就指着这些宝贝疙瘩哩。”文天忠说,农场平整了周边7亩闲置土地,挂果前免租金承包给他。在芒果技术协会的协调下,他到别人的果园打零工,每天有100多元收入,还能系统学习芒果种植技术。

    南田还派出300多名芒果技术人员帮助相邻的保亭、陵水两个少数民族县的1万多户黎族农民发展芒果生产,为他们种植芒果提供从技术指导到销售服务一条龙帮扶。截至目前,共扶贫种植芒果3万多亩,一批黎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南田农场长田分场统建楼(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不忘初心 面向“两个率先” 改革再出发

    2002年,南田农场率先在海南垦区由农场改制成股份制企业,组建神泉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神泉集团成为一个以橡胶、芒果、热带高效农业、温泉旅游开发产等项目经营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20多年来,南田为了调整种植、开发产业,组织多次万人大会战。发不出钱,职工以劳力入股,连每天吃的都是借来的。大会战期间,农场领导班子吃住都在指挥部里。如今,在神泉集团崭新的综合

    楼前,这排简陋的瓦房保留完好,房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这是南田事业的起点,时刻提醒着南田人不忘初心,在改革发展中处处敢为人先。”彭隆荣说。 改革没有完成时,南田正向着“两个率先”目标奋进。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全面深化农垦改革号角,明确提出“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南田完全有能力率先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海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思涛说,近年来,南田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垦区前列,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许多职工依靠种植芒果过上富裕生活,正朝着一份产业、一栋楼房、一辆小车、一份股份的“四个一”小康目标迈进。

    神泉牌芒果享誉岛内外不愁销路,但在海南垦区,各农场基地公司种植的水果常年单打独斗闯市场,分散经营效益低下。在新一轮农垦改革中,海南农垦将热带水果列为八大重点产业之一。2016年,海垦果业集团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海垦果业集团完成了包括南田农场在内的8个农场和保亭县、三亚市海棠区30多万多亩芒果产业资源的整合,其他果业资源也正在整合中。去年,海垦果业集团董事长彭隆荣带队闯市场,与国内外企业签下28个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合作金额达20多亿元。

    神泉集团党委副书记、海垦果业集团副总经理李逢友介绍,产前、产中、产后“六统一”经营模式正推广到海垦果业集团各基地分公司。职工以果园入股,负责基地经营管理和生产投入,年底按股份比例分红。

    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日益彰显。今年,海南提出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打造一批涵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旅游民宿等内容为一体的共享农庄。

    已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南田积极响应,引进外来资本打造南田共享农庄,成为海南首批共享农庄试点,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农庄面积约3838亩,预计总投资40亿元,将深入挖掘南田一、二、三产业闲置资源,建设生态种植基地(农业双创基地)、农垦新型社区、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农庄等功能区。

    “发展‘共享农庄’使职工成为股民、职工住房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成为期货,实现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农场增美。”南田共享农庄有关负责人说,职工将农地及果林按照市场价格入股农庄运营公司,380名职工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还能不离土、不离家就地就业,年收入至少翻一番。

[责任编辑: 易洁 ]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659112210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