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精准扶贫在湖南:希望的种子在开花
2017-10-17 15:44: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长沙10月17日电(记者 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67万人,降到2016年底的3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43%将至6.36%,为湖南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脱贫攻坚的洪流中有这样一股力量——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因应时代的召唤走上扶贫一线;他们努力呵护着希望的种子,只为贫困人员的如花笑靥;他们是学生、老师、公务员、企业家等,在这里他们是扶贫人物。

  伴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他们身上或身边上演着一幕幕鲜活的扶贫故事。现在就跟随他们的脚步触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沿的脉搏和温度。

  “我想上学”一句话的份量

  李飞龙(前一),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主任,隆回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试想一下,一个十来岁衣履不整的孩子站在面前说‘我想上学’,冲击力有多大?”李飞龙说,这一幕他无法忘怀,这句话的份量也是湖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吴高桥捐出支教补贴的原动力。

  在隆回县远离县城的白水洞村小学,7名全职教师艰难地支撑着全校六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支教团的到来缓解了教学压力,让这些支教大学生始料不及的是部分村民的贫困同样触目惊心。吴高桥通过家访发现学生周倩(化名)的家庭困境——父亲骑车摔下山崖半身瘫痪,母亲照料父亲举债治病,姐姐在读高中,弟弟尚未上学。家里没了生活来源,周倩陷入辍学恐惧。家庭的困境和读书的渴望,折磨着周倩,也震撼着吴高桥。他将支教生活补贴5000元全部捐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今年国庆节期间吴高桥回到山村看望学生,一系列扶贫举措的落实山村旧貌换新颜。周倩还在读书,脸上的愁容不见了,她的姐姐已经考上大学。李飞龙说,现在研究生支教团还在定期派驻,同时正在利用湖南大学的教育资源,帮扶隆回县发展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实习就业的出路将越来越多。

  五旬老汉的“痴人说梦”

  谭帅(左二),株洲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在谭帅的工作通讯录里面有一个被加重标注的名字——自诩“痴人说梦,梦想成真”的老汉。最近,他又在跟谭帅炫耀“住进了新房,建起了养猪场,还找了对象”。

  新燕村是株洲县的偏远山村,因闭塞贫穷被称为“燕子窝”。现年49岁的村民张建军(化名)就是那位喜欢“说梦”的“痴人”。曾经他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手掌因类风湿而变形,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张建军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了干净整洁的安居房。驻村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贷款建了养猪场,并引荐养殖专业人士向他的“传经送宝”。猪栏里的“宝贝” 开启了易忠山的新生活,正在为婚礼而忙碌的他沉浸在幸福的喜悦。对于未来,张建军有很多设想,比如养更多的猪,买辆车等等,他坚信脱贫攻坚的春风会让“痴人说梦,梦想成真”。

  轮椅上的铿锵玫瑰

  杨淑亭(右),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轮椅上的杨淑亭,透着超越其年龄的成熟和坚毅。26岁的她因2011的一场车祸而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开始了她与不幸和贫困做斗争的人生历程。2014年以来,她先后创建花卉合作社、七七公司,2016年自己一家脱贫。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杨淑亭的微信个性签名折射出她的扶贫态度。她的公司一共带动了504人就业,其中20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人为残疾人。她乐见贫困户脱贫,更珍视贫困残障人员人生态度的转变。在她看来,听力残疾人李成武(化名)从自卑向开朗的改变不失为一种成功。

  李成武一家是城步县白毛坪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成武从小就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性格自卑,找工作时多次碰壁。2016年,李成武将小额信贷贷款资金5万元入股到七七公司成为公司一名股东,每年有5000元固定分红,并通过就业培训成为公司一名机械维修工,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全家脱贫有了希望。更为难得的是,李成武去了县城上班后,性格开朗了,没有以前那么内向了。

  贫困病人的“去病脱贫”

  刘斌(前一),湖南省环保厅办公室主任科员,驻平江县瓮江镇石坳村、三阳乡金安村工作队队长

  提起贫困病人,刘斌脸上露出了沉重的表情。他坦言,“两轮特困地区的驻村扶贫工作把我锻造成了铮铮铁骨,苦乐习以为常,但贫困病人的境遇让我揪心”。 采访中,刘斌说他讲述的故事主题是“最高兴的事”,扶贫工作的美好记忆就是贫困病人的“去病脱贫”。

  2015年在石坳村入户走访时,刘斌发现了一位二十多岁但患了罕见“压疮”病的贫困人员。当时,他的臀部因溃烂已基本洞穿,森森尾椎骨露出来了一大截,因长期卧床及卫生条件极差,房间里充斥着恶臭。“花再大的代价我们也要救他”,刘斌随即组织送医,在平江县人民医院精心治疗几个月后,病人痊愈出院了。

  另一个令人痛心的群体是贫困精神病人。刘斌在入户走访时,一个伴有严重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险些伤到他。“这样的家庭要脱贫,关键是要治好病人”。为了能顺利治疗,刘斌和村干部及其家人一路“绑”着他们到湖南省脑科医院就医。经过治疗,两个病人病情大为好转,一个在县城当洗车工,每月收入两千多元,另一个已外出务工。

  终于回乡终于团聚

  李志强(左三),步步高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游走于商界和扶贫一线,李志强心中时常会泛起一种莫名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让他欣慰。十八洞山泉水厂投产后,除了解决就业,还让一些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的家庭回乡团聚。水厂工人石维丽那句“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终于和家人团聚”让李志强感念不已。

  2015年从花垣县排料乡补毫村嫁入十八洞村的石维丽,以前曾来过一次十八洞村,闭塞的交通、破旧的房子、颠簸的泥路,让她产生了绝不再来的念头。2013年之后,十八洞村逐渐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房子建起来了,路也修好了。

  知道村里要建水厂后,石维丽和丈夫便从外地辞职回家发展。目前,她被安排在水厂的生产线上工作,水厂让她有了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既能挣到钱也能顾到家,还方便照顾孩子,她相信努力工作一定会把日子过好。

  扶贫换来“心连心”

  陈风华,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调研员,石门县委常委(挂职),驻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最好的褒奖是村民把我们当家人,见到我们挥手、微笑、打招呼。”陈风华回忆,驻村扶贫三年间感人故事不断上演,而印象深刻的是村民马向前(化名)一家对马家原住址平场工作的支持。

  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马向前一家曾住在偏僻无路无水、四处裂缝透风的土坯房,父母年近70岁,妻子因不堪贫困离家出走。2015年马向前儿子马晓洁(化名)初升高后家庭经济更是捉襟见肘,一度想让马晓洁辍学。

  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协调企业爱心人士每学期资助5000元解决马晓洁的学杂费问题。同时,帮助马家发展板栗产业、免费发放鸡猪羊苗、对土坯房进行易地搬迁。现在马向前全家住上了新房、喝上了自来水,日子也是越过越好。驻村工作队的付出换来了马向前一家“心连心”。一次村里安排将马家原住址土堆推平,马晓洁奶奶因留恋老房子不同意平场。正值马晓洁放假在家,他给奶奶做工作,讲驻村工作队对家里的帮助,并主动拿上锄头铲土平场。“苦中有乐、累有所获、难也必攻”,陈风华如是总结驻村扶贫工作。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邵一婵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大熊猫家族迎新客
北京大熊猫家族迎新客
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
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江苏阜宁上演“千人鱼宴”
江苏阜宁上演“千人鱼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5811218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