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有法治保障了——《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看点解析
阅读提示
9月28日,我省迎来了《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这部条例充分回应社会关切,对学校安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呵护,明确了安全范围、各方职责,强化校园欺凌防范,明确治理“校闹”,加强师生权益保护,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机制,制定学校免责条款,学校安全有了法治保障。
构建学校安全责任体系
在明确学校主体责任的同时,《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强调,学校安全并非学校一方的职责,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作用。
对政府职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校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机制。对部门职责,条例专章对学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卫生健康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的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分别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针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身份,条例分别提出了法律要求,建立起系统的预防、管控与处置学校安全风险的责任体系。
强化校园欺凌防范
校园欺凌怎样防范?谁来负责?条例对学校、家长、政府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强化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范与处理,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制定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及时防范和处理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发生学生有携带管制器具、打架斗殴、欺凌等不良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采取措施保护、帮助受伤害者,通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并及时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
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可能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应当予以教育纠正,并及时告知学校。
对于政府职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领导,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村)、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共同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主管部门负责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对于法律责任,条例规定,学生不遵守所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实施欺凌、暴力等侵害行为的,由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根据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肃治理“校闹”行为
条例明确了8种“校闹”行为,为打击“校闹”提供了准确的法律遵循。
“校闹”包括: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侵占、损毁学校房屋、设施设备的;在学校设置障碍、贴报喷字、拉挂横幅、燃放鞭炮、播放哀乐、摆放花圈、泼洒污物、断电断水、堵塞大门、围堵办公场所和道路的;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放尸体的;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学校学生、教职工人身自由的;跟踪、纠缠学校相关负责人,侮辱、恐吓学生、教职工的;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学校的;其他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行为。
违法进行“校闹”,将面临严厉法律制裁。条例规定,侮辱、殴打学生、教职工,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应急处置和事故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条例也给出事故纠纷处理的方式,规定,因学校安全事故引起的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学校难以自行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安全事故纠纷进行调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学校安全事故调解工作机制,支持、帮助学校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纠纷。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
不敢管、管过了,教师管教尺度咋拿捏?我省率先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对不遵守校规校纪、有欺凌和暴力等不良行为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从而在法律层面赋予了教师惩戒的权利。
加强师生权益保护,条例还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举报制度、学生权利保护制度等作出规定。
条例规定,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学生、教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举报制度,对学校内发生的侵害学生、教职工人身、财产权益的行为依法调查处理或者移送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涉及隐私的,应当依法保密。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权利保护制度,预防和制止体罚、性骚扰、性侵害等侵害学生人身权益的行为;发现侵害学生人身权益的行为以及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或者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
按照规定,学校教职工侵害学生人身、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学校给予批评教育;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由学校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
切实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条例探索网络平台全过程监督,并要求学校进行信息公开。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向学生、教职工及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鼓励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有条件的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应当做到明厨亮灶。
条例还对于不同供餐方式的学校,分别作出管理规定。根据条例,设立食堂的学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加强对食品采购、加工、供应、留样、餐饮器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的管理并按照规定建立相应工作台账。将食堂进行委托经营的,应当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与经营方签订包括食品安全条款的委托经营协议,加强对经营方的监督管理。
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学校,应当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供餐单位,建立健全供餐安全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供餐单位食品原料采购、加工、配送等全过程进行现场检查评估。
外购食品的学校,应当索取食品采购相关凭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检查食品外观和标签,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
学校不承担无限责任
对学校安全学校不是“无限责任”,而是“有限责任”。为规范责任认定,让学校安全办学、静心育人,条例规定了学校安全事故的免责条款,规定七种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经履行了教育、管理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依法不承担责任。
七种情形分别是: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学生自伤、自杀的;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当中造成意外伤害的;在校外非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事故的;法律法规规定学校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条例同时规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以及在学校组织校外活动中受到人身伤害,学校未尽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记者 周洁)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