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白洋淀,你怎么这么好看!
2019-07-19 17:54:1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这里

143个淀泊星罗棋布

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

白洋淀畔初升的红日。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这里

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

古有“北地西湖”之称

今有“华北明珠”之誉

航拍“华北明珠”。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这就是白洋淀!

白洋淀的荷花。新华网发 杨荣 摄

白洋淀的浩荡,亘古通今

上古时期

白洋淀曾是黄河故道

当时,中原地区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大禹治水,开凿河道,引洪入海

最后一站到达的就是白洋淀

滔滔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

淤积出了白洋淀周边的冀中大平原

航拍白洋淀淀中王家寨。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白洋淀的“洋”

最早为白羊的“羊”

这片水域被芦苇荡和小岛

分割成多处水泊

其中较大的一个

水势浩大,风起浪涌

如同一群奔跑的白羊

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白羊淀”

到了明朝

白洋淀“汪洋浩淼,势连天际”

于是

把“羊”字换成了汪洋大海的“洋”

航拍白洋淀。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如今“白洋淀”的名字已家喻户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无数

尤其盛夏时节

这里堪称人们的“旅游打卡地”

水面干净空明,像蓝宝石一般,镶嵌在大地上。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白洋淀的大美,画笔难绘

夏天

淀水涨满、鱼跃水面

绿苇摇曳、菱叶灿灿

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

亭亭玉立的荷花,争相开放。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荷花是白洋淀的魂

明代诗人鹿善继有诗:

白洋五月看花回,

馥馥莲芳入梦来。

日暮下的荷花,别有一番韵味。新华网发 杨荣 摄

夏日微风吹拂、荷香怡人

仔细看!

能发现每一朵荷花都有着独特的美

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用绿扇轻掩遮面。新华网发 王京卓 摄

有袅娜地开着的

也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白洋淀的荷。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重重叠叠的乳白色花瓣

用粉色勾勒花边

怀抱着小莲蓬和鹅黄蕊

很是可爱!

白洋淀的荷。新华网发 王京卓 摄

这洁白如玉的月亮型花瓣

舒展开来时

总是那么清新淡雅

白洋淀的荷。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来白洋淀吧

你可以坐着当地水乡居民的木船

在荷花芦苇间穿行

感受什么叫“十里荷香的美”

坐船在荷花丛中穿行。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来白洋淀吧!

当苇丛中的鸟鸣

将整个白洋淀唤醒

当初升的阳光

把一早驶来的渔船映成金色

任凭技艺再高超的画家

都难以绘出它最美的样子

航拍“华北明珠”白洋淀。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白洋淀的精神,深入骨髓

这里除了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色

还有一抹鲜艳的颜色

耀眼夺目

参观者在纪念馆参观。

那就是“红色”!

白洋淀上的雁翎队。

一支队伍

一部电影

让白洋淀的红色精神

传承数年

经久不息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时期

侵华日军曾在白洋淀附近

修建了数十座碉堡炮楼

并经常对白洋淀水域的村庄

进行扫荡

雁翎队队员驾船集会。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1939年

一支名为“雁翎队”的抗日队伍

出现了

他们端炮楼、杀汉奸

一时让白洋淀附近的日伪军

闻风丧胆

《小兵张嘎》剧照。

影响了几代人的

“小侦察员”嘎子的原型

也出自这支队伍

他们在敌人面前斗智斗勇

那英勇无畏的精神

给我们留下了

鲜活而深刻的红色记忆

航拍白洋淀。新华网发 毛鹤然 摄

芦苇相依,碧波荡漾

鳜鱼、元鱼、青虾、河蟹自由游弋

雁翎队、《小兵张嘎》

又为这里增添了传奇色彩

划着木船摇曳在淀泊中。新华网发 华增军 摄

白洋淀的风情,自然淳朴

完成一幅芦苇画作品通常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新华网王立鹏 摄

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

就地取材

造船、织苇席、创作芦苇画

传承民间技艺

白洋淀放鹰人。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同时依水而立

采菱角、捕鱼虾、煎炸烹饪

享受特色美食

白洋淀的晚霞。新华网发 贺友顺 摄

有人说,如果你来到白洋淀

感受过这里的

春水夏荷、秋苇冬韵

那你一定不想离开

白洋淀十里长廊。新华网发 宋一力 摄

如果你还未曾来过这里

那你尽可以发挥想象

因为它的美

足够撩动你的心

(新华网河北频道 高茜、吴翠霞/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纠错】 责任编辑: 袁丽娜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天宇上演月偏食
天宇上演月偏食
“孤岛”救援记
“孤岛”救援记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7112477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