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消失多年白鱀豚再现长江?记者求证参与鉴定的专家
2018-05-04 07:35:43 来源: 长江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消失多年,被公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被拍到了!5月2日21时52分,中国绿发会微博发出的这则信息,引起圈内人广泛关注。闻者有人欢呼,也有人表示怀疑。长江日报记者求证参与鉴定的专家、了解现场图片鉴定的过程得知,专家并不能确定拍到的就是白鱀豚,应该是疑似白鱀豚。

  白鱀豚,是鲸类家族中的小个体成员,是我国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关于白鱀豚的记载,古籍《尔雅》中就将白鱀豚描述为“长江女神”。

  白鱀豚重要外形特征并未看到

  据中国绿发会微信公号显示,由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EPNF)发起的“渡江侦察鱀”影像助力淡水豚保护公益活动,于4月13日在安徽芜湖拉开帷幕,4月18日取得重大突破。由焦少文在长江故道安徽黑沙洲拍摄获得的影像证据由专家确认,这张照片上拍摄到的动物就是已经消失多年并且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

  长期关注淡水豚保护的长江日报记者在获知此事后的4月23日,连线了参与图片鉴定的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我国鲸豚类学科组的专家,仔细了解了现场图片鉴定的过程。专家一致认为:希望是真的,需要公众和更多证据认可。很遗憾,摄影师和志愿者送来的这张照片比较模糊,放大后影像颗粒比较粗,白鱀豚重要外形特征——背鳍并没有看到,且从当事人陈诉现场情况看,该动物与白鱀豚习性有不同之处,仅从这张图片还不能确定就是白鱀豚,应该是疑似白鱀豚。

  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有关专家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

  功能性灭绝并不意味着野外一个都没有

  2006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美国、瑞士、德国等6国科学家,采用一流技术对长江干流进行调查,没有发现白鱀豚。2002年在上海崇明岛发现搁浅的白鱀豚,上海水族馆和专家经抢救失败,这头白鱀豚死亡。

  专家们认为,长江白鱀豚可能出现了“功能性灭绝”。这一消息发布后,美国《时代周刊》把长江白鱀豚的灭绝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四,成为50年来第一种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亡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功能性灭绝”是对生物生存状况的一个客观准确描述,主要的意思是指残存种群中已经没有能够繁殖的个体,或者由于种群数量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及遗传因素的影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的功能丧失,最终走向灭绝。功能性灭绝不是野外一个都没有,科学定义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种群繁衍的能力。

  白鱀豚的生命周期是30年—50年。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白鱀豚有400头左右。2006年以前,长江白鱀豚曾在长江九江段八里江水域出现过。

  保护好黑沙洲自然环境更重要

  世界上,只有长江和亚马逊河都同时生存两种鲸类。长江里生存着白鱀豚和长江江豚。出于对“长江女神”的热爱,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对白鱀豚的考察十分火爆。

  白鱀豚优雅的体态更让很多志愿者成为它的铁杆粉丝,急切希望寻找到白鱀豚的仙踪。在每年的2—5月枯水期,在白鱀豚历史上栖息地安徽黑沙洲地域驻守着一批寻找白鱀豚的志愿者。如北京的志愿者宋琦,连续三年放弃节假日休息,组织2017民间白鱀豚考察队自费考察,先后在网上众筹资金来维系考察日常开支;上海的记者张峥嵘也是白鱀豚迷,他联系各界组成“渡江侦察鱀”考察队进行实地拍摄记录。中国绿发会及一些企业不仅出资20万元资助摄影师到黑沙洲拍摄,还悬赏10万元奖励拍到白鱀豚图片的摄影师。

  民间考察队租考察船沿黑沙洲河岸进行地毯式的搜索,最火爆的时候,摄影师们几十只长炮对准每一寸江面,还有多名观察员辅助“扫描”江面。民间考察队在黑沙洲拍摄到更多的是长江江豚。

  不过,对民间寻找白鱀豚的热情,专家则认为,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黑沙洲自然环境。黑沙洲非长江主航道水域,这里的水文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地理条件有设立豚类保护区的良好基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管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潘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八大处茶文化节再现传统封茶大典
北京八大处茶文化节再现传统封茶大典
比武迎“五四”
比武迎“五四”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浮冰”仍未化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浮冰”仍未化
幼儿化身“小交警” 指挥交通萌态十足
幼儿化身“小交警” 指挥交通萌态十足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7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