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7-10-14 10:38:42 来源: 贵州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砥砺奋进 赶超进位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贵州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的“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要求,砥砺奋进,创造了经济增速排位“六连先”的好成绩,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奋力冲出“经济洼地”,有的地方走到了“平地”,一些领域攀上了“高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支撑坚实有力。五年来,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重点战略任务,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问题,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1.6%;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先后突破万亿元大关。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增速分别为21.1%、13%,分别高于全国13、2.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超过新疆,在全国的位次由26位提升至2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超过云南、甘肃,在全国的位次由31位提升至29位。茅台、老干妈等一批“老字号”品牌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药养生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产业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率先开启了大数据时代,加快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增长点,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征的弯道取直之路,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贵州新的“产业”名片。经济增速领先,体现贵州赶超的势头突飞猛进;经济结构优化,体现贵州发展的支撑坚实有力。

    贵州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同步小康创建扎实推进,实现了由解决温饱为主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正在撕下贫困的标签。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重。五年来,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372.2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以上。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9亿元,以优质菜、果、茶、药、薯和牛、羊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全省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扶贫方式由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扶贫转变,贫困人口增收有了可持续性。建成安置点1221个,实施易地搬迁扶贫105万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小康行动计划”实施四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显著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2016年底,已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50%人口受益;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1.3%降到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8:1降到3.3:1。贵州正走在同步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开放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空前释放。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支持贵州,在出台实施国发〔2012〕2号文件基础上,相继批准设立贵安新区和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政策、资金、项目、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为贵州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贵州向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亮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行政管理、国有企业、投融资和社会事业等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1+8”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1+8”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125亿元,工业增加值6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63亿元。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博会、酒博会、民博会、茶博会、贵洽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1年的488758万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72087万美元。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15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入驻贵州。开放创新的贵州已经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进入了高速时代,初步构建了现代城镇体系,从发展的边缘迈向了前沿。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必须积极、有效地借助外力,必须用工程的办法,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快速通道,从时空上彻底改变区域位置。五年来,贵州交通建设发展之快、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前所未有,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得以有效突破。率先在西部省区实现了全省县县通高速,建成高速公路5582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982公里,7个市州、23个县(市)通了高铁;完成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省9个市州全部实现支线机场通航,是全国机场较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内河航道里程达3661公里。交通改变了区位,贵州已具备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渝新欧”建设、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高铁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条件。“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56座,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提高到110亿立方米,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6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12万千瓦。五年来,城镇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国前列,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315平方公里。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跻身中国13大互联网顶层节点。贵州发展条件大幅改善,发展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贵州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以“绿”扮靓黔山秀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生态资源是贵州最大的优势之一,五年来,围绕做优生态这块长板,贵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249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3%提高到2016年的52%;治理石漠化1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河长1200多公里,防洪减灾效益达200多亿元,因洪灾死亡人数为建国以来最少时期。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时代强音,实施环保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加强重点流域及重点行业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改革试点,颁布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成立生态环保司法机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健全。设立“贵州生态日”,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青山绿水、民族风情、天然氧吧吸引海内外游客蜂拥而来,旅游经济“井喷式”增长,2016年共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收入5027.54亿元,分别比2011年提高了3.61亿人次和3598.06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正在贵州得到生动印证。

    贵州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由不够均衡向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人民福祉不断改善。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连年压缩行政经费用于发展教育,大力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上大学免除学杂费,顺利完成教育“9+3”计划、中职学校“百校大战”,基本建成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55%提高到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58.9%提升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3.2%提升到33%;6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42年提升到8.03年。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百院大战”,基层医疗卫生实现“五个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床位从2.55张提高到5.62张,全省有三甲医院23家、二级医院250多家。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7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80万户。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五年,贵州先行先试、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实现了赶超进位。实践证明,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正在撕下贫困落后的旧标签,贴上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标签。(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执笔:冯成 绪宗刚)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菲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探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探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8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