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在现场丨梦想就是使命,而我的梦想是……
2020-01-12 11:00:28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原标题:我在现场丨梦想就是使命,而我的梦想是……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一、重回七百弄

  2019年,时隔两年后,我再次回到瑶山——广西大化七百弄山区。这里贫困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广,外界难以想象。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2019年5月10日拍摄);右图为在弄勇村弄顶屯,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爬悬梯回家(2012年7月4日摄)。这几年,弄勇村修通了多条通屯公路,目前还有5条路在建。建好后,弄勇村所有的屯都将告别没有公路的历史。

  从2012到2017,每年我都多次来到七百弄,拍摄《瑶山蹲点影像日记》,记录弄勇小学、弄勇村人们的脱贫历程。

  我还记得,2012年7月4日,我第一次到弄勇小学,在烈日下爬了两个小时山路拍摄孩子们爬悬崖回家。一路要攀爬、又要拍摄,十分紧张。在山顶休息时,全身衣服已经湿透,手脚不停颤抖。

  随后几年,这些危险艰辛成为习惯。但每次爬完,心里都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以后再也不想爬这样的山路了......第一次在学校里过夜,睡在我的车上。后来,教师宿舍、教室、办公室,我都睡过。

  如今再去那里,不用爬悬崖,也不用睡车上了。

  2017年至2019年,人们在悬崖山弄间,修村屯道路1370条、2300多公里,建设水柜1万多座,农村危旧房改造上万户……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同学们在用泉水洗碗(2019年5月7日摄);下图为八好小学的同学们用储备在水桶里的雨水淘米煮饭(2014年11月24日摄)。八好小学有400多名学生,曾仅有一个不足100立方米的水柜,用于收集储存楼顶的雨水,学生需定期定量用水。遇到长时间不下雨,学校需要到乡政府所在地运水。如今,学校修建了5个大水柜,并从两公里外引泉水到校园,“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在贫困发生率超过94%的八好村,第一书记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驻村20个月,换了15个轮胎,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

八好村弄豪屯的砂石路刚刚修通,碎石多、路况差,驻村第一书记韦德王驾车下屯途中,经常要下车将大石块搬走(2019年12月16日摄)。

  已经在“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创造生存奇迹的人们,正在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用艰苦卓绝的奋斗,书写决战贫困的新篇章。

在弄勇小学,男生们在声乐室外观看女生排练文艺节目(2015年5月14日摄)。

  二、蹲守大苗山

村民在乌英苗寨搬运石头,维修河堤(7月2日摄)。

  从2017年至今,我在桂黔交界的多个贫困苗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蹲点采访,努力尝试用“解剖麻雀”式的“标本记录”管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伟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用照片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今,《苗山脱贫影像志》系列报道已播发49期共计600多张。媒体采用量达8000多家次。

  三年来,我把《苗山脱贫影像志》当成一棵树来呵护,期望有一天它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乌英苗寨的小朋友帮大人抬小木头,准备用于制作芦笙柱(12月2日摄)。

乌英苗寨的一只猫在屋顶睡觉(9月2日摄)。

  春季,和村民们一起种下的5000多棵山苍子树,如今虽已有过半枯死,但在这个暖冬,存活的树正在开花。无论如何,一切都刚刚正好。

  越来越多的朋友,正来到乌英种树。

在乌英苗寨参与芦笙坪施工的部分村民合影(7月26日摄)。

  三、雄哥这七年

劳作归来的龙飞振、龙革雄、龙飞联(从左至右)(2017年8月15日摄)。

  2012年10月,我第一次来到铜板屯,是计划拍摄记录它自然消亡的过程。几个月后,村民龙革雄(雄哥)给我看了他的规划:他和堂兄弟们返乡开始实施“拯救故乡计划”。我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图片故事《复苏的空巢村》的拍摄。

2014年2月20日,梨花掩映下的铜板屯。正值铜板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数百亩竞相绽放的梨花,使古老的村庄美丽如幻。

46岁的龙革雄(左二)、71岁的龙耀星(左三)等人在山上准备种树(2013年5月15日摄)。

劳作后回家的龙革雄在吃午饭(2013年6月17日摄)。创业初期的担忧让龙革雄辗转难眠,而山村的粗茶淡饭和体力活又需要他重新适应。

  这7年,雄哥体重从125斤骤减至90斤,如今又恢复了;这7年,雄哥的生活一度变得窘迫,如今日子又好起来了;这7年,雄哥被列为贫困户,如今又脱贫了;这7年,雄哥的故乡从濒临消失,如今变成了“网红”村。

  铜板屯和雄哥的故事是中国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事业鲜活的案例。7年来,我前后50多次来到铜板屯调研采访,村民已经把我当成自家人一样。我积累了五万多张照片以及大量的视频素材,展示了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角。

  这7年,《复苏的空巢村》也曾中断过,如今会一直坚持下去。

这是龙革雄(前右)一家的全家福(2019年8月16日摄)。

  可爱的乡村

  2019年最后一个月,我的另一个长期拍摄项目:《可爱的乡村》正式上线:美丽的故乡,有很多可爱的人,有很多可爱的风景,有很多可爱的故事。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很多的人为此默默奉献,我们需要向可爱的他们致敬。

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村民在果园里采收柑橘(12月11日摄)。部分柑橘通过李柳萍的电商平台外销。

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江南村,村医覃文学(右一)在看病路上,遇到2岁的儿子覃明仁(12月11日摄)。

在鹿寨县拉沟乡木龙村,李柳萍(右二)在回村采购土特产途中和老人们交流(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在采访拍摄。

  一直以来,我也有着和大多数摄影师一样的梦想:期待自己多年来记录的点滴影像,成为未来人们通往这个时代的桥梁——当人们回忆起某个历史时刻、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进程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让人们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我更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够成为一段历史的经典象征。

  梦想就是使命:多年后,当人们提到广西乃至中国扶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当人们提到山村小学的斗转星移、当人们提到中国农村的翻天覆地……当人们提到这些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发生的重要的历史进程和变化时,我们的照片能否成为一座通往历史的桥梁,这是我们这些摄影师在这个时代的使命。

  (图/文 黄孝邦 原文编辑 孟鼎博)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