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非遗百科|陇剧——脱胎于道情皮影的新剧种
2018-03-29 10:19:2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非遗级别: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甘肃省    

经典陇剧《枫洛池》演出剧照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该剧种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逐渐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陇剧被首次搬上了舞台,1959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陇剧的前身是流传在甘肃环县环江地带的陇东道情。陇东道情历史悠久,唐代陇东就建有道观,道教音乐繁衍不断,明清以来在道教音乐基础上,民间艺人逐渐吸收当地民间音乐营养,演变为以皮影形式流传在庆阳环县、华池一带的陇东道情。

    1959年大型古典戏曲《枫洛池》的编演,使陇东道情从实践上具备了较完整的舞台艺术规模,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同年年底定名为陇剧,并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  

   

大型陇剧《官鹅情歌》演出剧照  

    艺术特色    

    陇剧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了独特风格。     

    舞台美术方面,旦角化装舍弃了传统的大包头造型,以皮影人的高髻燕尾为基本式样。服装摆脱了戏曲传统风格,重新设计了花纹式样,打破了蟒、帔盘龙舞凤格局。布景和道具保留了皮影砌末的风格,使用夸张的技法,为剧情服务。    

    陇剧的音乐属板腔与曲牌相结合的“综合体”,唱腔有较强的说唱性,加之一唱众帮的“嘛簧”,地方音乐语言特点浓郁,过门平整,没有大变化,曲调高亢质朴,欢快明朗。

《西狭长歌》演出剧照

    行当流派    

    陇剧原无脚色行当,是由影人的不同造型,标示行当的不同,因此,陇剧上舞台后,不像其它大剧种有自己的脚色行当传统可继承,而是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经过边实践、边摸索、边研究,逐渐创立了自己剧种的脚色行当。目前,陇剧的主要行当有:生行:包括小生、须生、老生;旦行:包括小旦、正旦、彩旦、老旦、武旦等;净行:分大妆与二净两行;丑行:分官衣丑、公子丑与小丑等。 

陇剧《苦乐村官》演出剧照

     演出剧目

    陇剧十分重视积累和创作自己的演出剧目。

    陇剧经典剧目有:《枫洛池》、《假婿乘龙》、《草原初春》、《异域知音》、《燕河风波》、《天下第一鼓》、《胡杨河》、《黄花情》、《敦煌魂》等。

    《枫洛池》一直被视为“陇剧的开山之作”,它首次将原本以皮影、坐唱为主要表演样式的陇东道情搬上了舞台。

    《天下第一鼓》把兰州太平鼓搬上舞台,从而使太平鼓敲出甘肃、擂响世界。

    《官鹅情歌》是陇剧入选非遗后创作的一部优秀剧目,于2008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随后,《西峡长歌》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苦乐村官》入选“国家精品工程剧目”。

    综合整理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晨报、中新网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小华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哈尔滨现“半江流水半江冰”
哈尔滨现“半江流水半江冰”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踏春赏景正当时
踏春赏景正当时
春暖花开好荡舟
春暖花开好荡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0541122580807